曾经看过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完,顿觉羞愧难当,继而有醍醐灌顶之意。
的确,凡事求取“差不多”的水平最为安全。如果我们太全力以赴,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那身边人定会因嫉妒而哂笑你、疏远你。如果我们太堕落,又会被人看轻,当成空气。所以,合群的“中庸态度”无疑最好。
但是,这“差不多”精神让我们损失了多少发展自己的空间?至少我自己,算是颓废了十多年。曾经要背古诗文,只求在必读基础上加100首;曾经要学英语,只求应付得了日常考试;曾经要考大学,只求上个普通一本……是不是再用心一些,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平庸?
很多人讨厌毒鸡汤,认为它们是在制造焦虑,引发恐慌。可它们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真的有人那么拼命,然后出类拔萃。我们不相信,是不是因为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懒惰和放纵?
从这个寒假,我想要改变,哪怕只是杯水车薪的进步。下载简书,因为写作是一直以来想学的,但总无法坚持。买英语付费课,因为学了9年的英语,还不会用英文和人进行简单交流。读古文、看传统名著,是因为自己的思想还很幼稚。
我爱玩,爱睡觉,爱走神,爱半途而废,更爱原谅自己的颓废。所以,当我开始自己的计划时,几乎没有一天是完完全全达标的。会熬夜看剧,放不下手机,写了文章没读英语,把名著换成网络小说,或者每隔几分就刷着简书,看看自己的浏览量到了多少。然后陷入深深的负罪感之中。
显而易见,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跳出舒适圈的时候,往往会被往日的恶习牵绊住,接着对自己的错误懊丧不已,挫败,甚至放弃。或是,我们用一个新方案代替原来的计划。可事与愿违,我们经常重蹈覆辙。
在开始改变的头一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我们情不自禁地破坏计划,并丧失信心。此时,与其再制定一个滴水不漏的计划,再等待一个严格执行的自己,还不如接受我们残缺的努力,不完美总比原地踏步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