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书读,培养阅读爱好。
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的优秀诗文以古代为主。新课标要求的只是基本阅读量,只能在此基础上增加,而不应当减少。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梯度。
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外书,是自由阅读的享受,不应该扼杀其读书兴致。
老师推荐的书,学生不一定爱读。我们老师也可以读一读学生中流行的读物,知道孩子喜欢哪些书,他们正在彼此交换读些什么。
不应当简单的去推荐和布置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更不能简单制止学生读他们喜欢的书。闲书读得多,对阅读能力肯定也大有裨益,读书习惯养成了,阅读和欣赏水平也会提高。
读书状况要纳入评价
提倡多读书,但不能只停留于提倡阶段,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还要有相应的评价。
要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引导。
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习惯。
语文老师自己要先养成读书的良心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这样学生也自然会喜欢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