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16、追求教育的“桃花源”——《创生“第四教育世界”》读后感

216、追求教育的“桃花源”——《创生“第四教育世界”》读后感

作者: 暖阳西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1:44 被阅读0次

看到题目《创生“第四教育世界”》,我便喜欢。尤其喜欢“创生”这个词,从字面揣测,觉得有创造,创新之意,“生”是“产生”还是“生长”呢?这样一想,忽而似乎又模糊了。忍不住拿起手机问度姐。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创生,拼音chuàng shēng,出自鲁迅《集外集拾遗》。中文名:创生。拼音:chuàng shēng。释义: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基本信息:【拼音】:chuàng shēng。【汉字】:创生,词语肆义:【释义】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1)附记》:“那印象之自然,就如本来在木上所创生的一般。”

【示例】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二:“我们让这些青铜器来说出它们所创生的时代。”

泛指创造生命体的存在形式,单一的创造生命严格来说不叫创生。

创造一种存在形式,并赋予它意义,这就是创生。 如果没有意义,创生便不成立。

看了解释,便对“创生”产生敬意了。创造产生,生而成长。而且创造产生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意义,创生便不成立。

题目中的另一个词“第四教育世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那是一个怎样诱人的世界呢?与“创生”一词放在一起,这个世界又是有意义的,又有什么意义呢?看了副标题,大概明白了这个意义与暑假有关,而创生的“第四教育世界”一定不同于往日的暑假,这个暑假它不仅是假期,而且还有意义。

想起乡村孩子的暑假,我脑海里就闪现出一幅幅难忘的画面。

记得那天我午休还未起,屋外的嘈杂声像长了腿似的挤进屋内,钻进我的耳朵。外面像是发生大事了,狗叫声,呼喊声,哭天抢地的嚎叫声混在一起。我连忙穿好衣服,跑出屋外,跟随疯跑的人往大堰跑去。原来是后院的丫头中午跟小伙伴一起跑大堰来摸鱼,淹死在这大水凼里了。她的死惊动了全村的男女老幼,几个会水的汉子捞起她的时候,她已直直地躺在那里了,那一年她十三岁。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就这样凋谢了。

从那以后的很多年,人们常用丫头的死来提醒自家的孩子,可是农村有沟有塘,安全问题防不胜防,后来还是又有两例死于溺水。农村的大小车辆似乎也没规矩,8岁的小翠放学路上死于车祸。

后来,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假期有一段时间与疯狂的假期补习班紧密相连。假期又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再后来,由于各种禁令不准补习,孩子的假期只有两种过法:一种是与爷爷奶奶一起呆在家里,整天与电视、手机、网吧为伴,日子过得常常黑白颠倒;另一种就是一放假,就去打工的父母那里,父母依旧要正常上班,孩子白天看家,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或者去花因父母感到愧疚而给的大把大把作为补偿的零花钱,晚上由父母带着去外面吃喝玩乐,见见世面。总之,在外奔波的父母极少陪伴孩子,总是用金钱作为补偿。无论哪一类暑假的过法,开学的时候,仅有的一点暑假作业也没几个人是认真完成的,当然,老师的检查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让人头疼的还不是暑假作业,而是两个月的自由自在的散漫生活给孩子滋生出的太多坏习惯总让老师们头大,“收心”工作又要花掉大量的时间。留守儿童的问题就这样越来越多,问题孩子也越来越多。

如果有一种办法,能让孩子们过上有意义的假期,那该多好啊!——这也应该是创生“第四教育世界”的意义所在吧!

带着虔诚的找寻,我希望从李教授的文字中找到属于我们乡村孩子的“第四教育世界”。李教授从“第四教育世界的”定义、价值追求、教育实践三个方面,以“你好,暑假”项目为依托,详细地阐述了创生的意义,也“是从人的生命全程视角认识寒暑假的独特价值。”

一、第四教育世界:从家庭、社区、学校到寒暑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教授说“第一教育世界”是孩子降生以后就身处其中的家庭教育。在这个教育世界中,核心的教育关系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孩子的健康发育与基础素养发展为主要内容。这一教育将成为之后所有“教育世界”的底色和直接基础。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就会随家人或有一定行动能力之后自己进入社区教育,也即“第二教育世界”。这个“第二教育世界”是在第一“教育世界”之上并直接受其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第一教育世界。孩子进入“第二教育世界”之后,从此便要在两个“教育世界”的交融、合作或冲突中生存与发展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年龄,孩子便自然地进入了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第三教育世界”了,这个“教育世界”有专业的教师,专业的班级建设与校园活动,独特的时空安排与人际交往,独特的评价,甚至控制手段。学生在这个“教育世界”会学到新信息、新思想、新方法、新行为、新关系而回家、回社区,学生与家庭、社区成员的关系和生活内容由此而大大改变。李教授说从入学后的第一个寒暑假开始,“第四教育世界”就可能来到了。“第四教育世界”与前三个“教育世界”“纠缠”的地方就是学习和作业问题。“在这个世界中,学生主要的交往对象涵盖前三个世界中的所有人,但又有亲密程度、交往方式的巨大差别,更有生活内容上的典型差异。学生个体也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其自我的介入度、发展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自觉性都大不同于之前了。”李教授还说“第四教育世界”在当前远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发育并不成熟。如何将寒暑假的教育价值与生命意蕴更好地实现,有赖于新的研究与实践范式的建立。

李教授和团队的研究与探索很有意义!尤其对农村孩子来说,如果有了新的方式过寒暑假,他们就会脱离“葛优躺”式的无所事事、黑夜白天颠倒式的网游生活等。

二、基于特殊性的教育价值取向:生发于学生的暑假生活

在文章中,李教授提出了如下暑假教育的价值取向。

首先,学生需要在假期里休息、调整。因为这是学生的假期,所以“在假期里,学生的充分睡眠、自由玩耍的时间,需要有充分的保证。”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自理自立地生活。李教授说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非常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加强。而农村孩子的现状却恰恰相反,无论是与祖父母还是父母在一起过假期,大都是任由孩子自己想玩多久玩多久,想睡多久睡多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大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会任由孩子自己想干啥干啥的。

再次,学生需要学会成为家庭一员。学生要有自理意识,更要在家庭中学会交往、学会实践、学会发展。李教授在这里所列举的培养学生自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比如以与祖父母生活为例的事例,如果假期作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孩子们一定会更加开心的。这样的创新作业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自立生活能力,又不至于让孩子反感,而且还有实际价值,我们应该去尝试或是用这样的方式思考,创生更多的更适合本班孩子的假期作业,让“第四教育世界”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

其四,学生需要学会成为社区、社会、自然世界中的一员。“你好,暑假!”项目中很多成功的探索与案例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其五,学生要学会成为学校的一员。“教师绝不能仅仅关注学科知识,更需要继续关注儿童作为一名真实世界的生活者所需要的综合素养。”

最后,也是最终的归属,是学生需要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我们似乎把孩子的发展只定位在了学习上或是考试分数上,一切的教育只是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却忘记了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忘记了我们的孩子最终要回归社会。如果我们把教育只窄化到分数上,高分低能的现象是必然的,魏永康式的高材生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三、教育性实践:另一种项目研究的方式

“你好,暑假!”是以独特的方式运行,致力于发展新的研究共同体,探索新的教育研究范式。

首先,是教师、学校自愿参与而形成全国联盟;其次,是基于班级、学校的研究过程与个性形成;再次,是学术性与实践性的高度融通、互生;最后,是所有参与者的发展与“第四教育世界”的逐步清晰。自愿参加,是参与者的自发自觉,有助于参与者的自我成长。形成全国联盟,参加者又可彼此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基于班级、学校的研究,是从实际出发,这样真正的研究反过来又可指导实践,而且在共性发展中又独具个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实践性的研究有专业人士指导,使农村班主任走向专业化成为了可能。最后,让我们从一个个成功的范例中对“第四教育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窄化的、单一的做作业式的假期生活中解放出来。

在本文中,李教授不仅从教育的“缝隙”中看到了“第四教育世界”的价值,而且站在人的全程培养的高度,把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你好,暑假!”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开发“第四教育世界”,并且利用网络,给乡村学校、班主任和老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发展和对话的平台。这种创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更让我敬佩和感动的是李教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所做的研究和努力以及对我们这些一线班主任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曙光与希望,提升了农村班主任的幸福指数。

学习完文章,我也在思考:在几个月后的寒假生活中,我的学生怎样过好这个寒假?结合具体情况,我该怎样布置新的寒假作业?可以有哪些方面的尝试?我需不需要先做个调查,了解一下孩子们以前的寒假怎么过的?或是他们希望怎样过寒假?他们希不希望自己设计自己的寒假生活?怎样设计才有意义?作为班主任,我需要怎样引导?怎样调动家长参与与见证孩子成长的积极性?……面对一系列问题,我想那就一件一件的做吧!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教育的“桃花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6、追求教育的“桃花源”——《创生“第四教育世界”》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qc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