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与“用”,两个简单的词,放在一起却不知为何物,如果从简单的字面理解来看,一个“身体”,一个“作用”。我们用人的“身体”发挥着人的“作用”,而每一种“作用”的呈现都必须建立在我们“身体”的躯壳之上。
用这样对“体”与“用”的字面理解又将如何看待陈子丰作品展中重塑体用中的“体”与“用”呢,那就先来普及“体”与“用”的真正涵义吧。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分别指“本体”和“作用”。
“体”即是存在,是最根本的总体、主题、本质、纲领和原理。
“用”即是“体”的媒介、外在形式和表达方法。
作为本质的“体”是相对稳定的、寂静的、不可见闻的。
体现本质的“用”则是多远的,可被眼耳舌身所能感受认知的。
任何形式的“体”需要具象形态的“用”以表明、证实自己的存在。
作品以传统水墨画的形态与理论为“体”,在体的基础上以创新性的水彩、丙烯、涂鸦、喷漆、抽象拼贴画等技法和霓虹灯条、气球装置、动态影像为媒介为“用”,重塑中国画在现代语境中的个性化、趣味化。作者笔下的线条与色彩看似现代化,背后却有着传统“体的支撑”,这也是宋代程颐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最好的印证。展览共分四个版块:生命体、气的形状、象的文本和体用的虚镜。
作品中特别强调“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存在与价值。有些“人”一目了然,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很突出,这些人成了“巨人”的化身,他暧昧丰满的肉体、板滞的眼神和赛博的色彩背后是那些在暗处的膨胀与不安。这些张力并非仅存于画面之中,而其恰恰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夹在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之中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巨人充满了力量感、饱满感、神秘感、色彩感,不安感.....也是人的冲突与和谐的内心世界。
喜欢巨人形象下一 一可触摸的质感,每个部位都无不暴露不遗,细细看来又多了一只神秘眼或者少了一只或者隐藏其中。在巨人下也掩盖不住人的喜悦与贪婪。喜欢霓虹灯下的色彩,有单一又有多元。喜欢动态影像中的流动变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废弃报纸下的创作中还是喜欢简单的呈现,色彩复杂的看的眼花缭乱。最后呈现几张我喜欢的画吧过过眼影。
奥特曼&金手指 见过下肉丸这还下钻石 喜从天降 报纸上的涂鸦 从左到右依次:The Dog 看我的 帽子戏法 LOVE 向呐喊致敬 穿云箭,为啥用跳跃小子中的名字呢?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和芭蕉扇 1 6 15 坦诚地面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