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辛德勒的名单》:拯救一个人,就拯救了全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拯救一个人,就拯救了全世界

作者: 屴岦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9:22 被阅读0次

    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我构思了很久,却难以下笔。兴许是在心中所占分量越重,也便越想严肃对待。

    这是一部犹太人的电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用这部片子献给二战中死去的600万犹太人民,而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是一个犹太人。

    与其他犹太人的电影不同的是,《辛德勒的名单》并未站在犹太人的角度,而是以一名德国纳粹中坚分子的视角,讲述一个人性被逐渐唤醒的故事。

    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靠着战争大发横财的商人。1939年他来到波兰克拉科夫,买了一所倒闭的公司,开设了一座为军方提供物资的工厂。由于雇佣波兰人花销太高,他转而选择向纳粹购买犹太人为他工作。然而,这间工厂逐渐成为克拉科夫隔离区犹太人们的避难所——在工厂中的犹太人不会被抓到集中营。

    1943年3月,骑着马的辛德勒在郊外目睹了克拉科夫城内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

    他心中想要拯救犹太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于是,他重新开设了工厂,招揽工人,列出了一份1100人的名单,向纳粹军官阿蒙要人。

    他救出一个又一个人,还拦下了开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载满犹太人的火车。

    1945年,德国战败,犹太人得到解放。辛德勒开始逃亡生活。

    1974年,辛德勒去世,他被列为犹太“36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整部电影充斥着黑白基调,没有多余的颜色,压抑,沉重。因此影片中唯一出现颜色的镜头让人毕生难忘。

    纳粹屠城时,辛德勒看着城内的血腥景象,哑然无声。这时,一个身着红衣的犹太小女孩赫然出现在镜头中。

    毫无疑问,这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颜色运用。黑白凝重画面中的一抹血红,带来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观感。

    那抹红色承载了太多,对生存的渴望,对命运的控诉,对战争的谴责以及对民族的希望,种种情感皆凝聚于那抹红色然后爆发出来。

    这一抹红,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名导演,高深的艺术造诣;作为一个犹太人,对民族的爱与忠诚;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人道的追求,对人性的执着。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颜色。

    影片一开始,播放着《黑色星期日》,似乎也为全片定下了基调。酒馆中纳粹军官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即使在黑白镜头下也可见其灯红酒绿。再到后来,犹太人被驱逐至隔离区,喜剧忽而急转为悲剧。一个小男孩对着犹太人做出刎颈的手势,一个小女孩高喊着:“Good  bye! Jews!”

    我常想,一个国家的人性最彻底的泯灭,便是连孩子也失去本真。战争改变人类,往往是由外而内的。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仇恨不知不觉间已根植于孩提心中,他们消灭了犹太人,也就消灭了他们的下一代。

    奥斯卡·辛德勒这个人,其实也很难评说。

    他唯利是图,好女色,对于犹太人,一开始也并不友好,只是将他们视作廉价劳动力。真正唤醒他的人性的,是那唯一的红衣女孩。

    他做亏本生意保护犹太人,与阿蒙·戈斯周旋,但也同时试图拯救阿蒙的人格。

    “对于一个罪犯,如果我们杀了他,我们会感觉快乐;如果我们亲手杀了他,就更有快感了。但那不是权力,那只是正义,它和权力并不一样。真正的权力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处死他,而我们却不这样做。”

    既使阿蒙不再以杀人为乐,又令许多犹太人保全性命。

    影片最后,犹太人们为辛德勒践行,辛德勒泣不成声。

    “这辆车,戈斯应该会买。我为什么留这辆车,它能换十条命...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两个人。这是黄金的,可以多救两个人,他会让我换两个,至少一个人...他多给我一个人,多一个人,一个人,斯泰恩,这个可以换一个人的命...我本可以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奥斯卡,已经有一千一百人因为你活了下来,看看他们。”

    还记得所有犹太工人在解放前,用身上的金牙、金饰物打造了一枚戒指送给辛德勒,上面镌刻着一句箴言:

    拯救一个人,就拯救了全世界。

    文/屴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辛德勒的名单》:拯救一个人,就拯救了全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s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