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明是古城音响发烧三人组的成员之一,在古城以开音响店为生。在遇到丁元英后认定丁元英是位高人,于是和冯世杰一起借助芮小丹同丁元英搭起关系,入股成立了格律诗音响公司并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成立之初,一次芮小丹问起丁元英如何评价叶晓明,丁元英给出的回答是:“到目前为止,我对叶晓明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叶晓明是聪明人。”那么,丁元英为什么说叶晓明是个聪明人呢?
【1】善于发现,能够融通资源
叶晓明跟随芮小丹第一次到丁元英家拜访的时候,被丁元英家的音响深深地吸引。原本,他只是为芮小丹提供定制音响服务的商家与客户的买卖关系,同丁元英没有一点交集。但在参观完音响即将离开的时候,他却主动向丁元英介绍自己并提出借丁元英唱片的要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建立了同丁元英的直接联系,又获得了以后借还唱片之名再同丁元英进一步交往的机会。所以原著中芮小丹在此处的心理活动是:这老板真精明,这就套上近乎了。
在叶晓明把自己在丁元英家的所看所听所感告诉冯世杰后,同样是音响发烧友的冯世杰的反应是:“那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起码开开眼饱饱耳福吧,好歹咱也算见识过。”
而叶晓明的反应却是:“单为见识一下味道也太淡了吧?你不是一直想为村里找点事做吗,这位丁先生,你知道他事哪个庙的神哪?假如……我是说假如啊,假如什么的,也许是条道儿呢,你也不损失什么,指不定哪块地里打粮食呢。”
冯世杰这才明白过来,然后说到:“你脑子就是比我活泛,眼里出活儿啊。”
也正是叶晓明的这一次起意,才牵出了后来的王庙村寻求丁元英帮助脱贫致富建立格律诗音响生产基地的事件。
可见,叶晓明的聪明之一就体现在他善于发现,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其他人所发现不了的资源,并能够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2】善于思考,能够见微知著
叶晓明的见微知著表现在他对细节的观察判断和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敏锐捕捉与分析上。具体可以通过三件事情看出。
第一是他通过音响推断出丁元英不是一般人。在同芮小丹从丁元英家里出来后,经过一路的思索,叶晓明便得出结论:“他可不是一般人哪,绝对是个玩家。“理由是:“都说文如其人,那玩音响的,就是声如其人,文化、气度、财力都在里面了。”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专业的商家和发烧的玩家,凭借了熟于心的专业行情,叶晓明判断出丁元英这套音响的价格不会低于40万,也由此推断出丁元英的财力不一般。再结合丁元英欣赏唱片的质量和水平,对比他当时的住宿条件(房屋陈设简单,夏天闷热而不装空调等),推断出丁元英是一个重精神享受而轻物质生活的人,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说“文化、气度、财力都在里面了”的原因了。
第二件事情是他通过从丁元英家借来的唱片推断出丁元英现在有难处。在发烧友三人组中,第一个同丁元英有正面接触的并不是叶晓明,而是刘冰。彼时,丁元英由于资金紧张不得不变卖自己收藏多年的原版唱片。而刘冰又将其中的几张唱片转手卖给了叶晓明。叶晓明在同芮小丹登门拜访丁元英后才发现,原来这种高品质唱片的原主就是丁元英。作为喜欢音乐又对音乐有着很高要求和鉴赏力的玩家来说,变卖自己收藏的唱片,那必然是遇上难处后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件事再次印证了叶晓明的聪明。
第三件能体现叶晓明聪明的事情发生在格律诗公司参加国际音响展示会上。展示会开幕的前一天下午,刚刚布完展的叶晓明接到丁元英电话,通知他们全部回古城开会,并让他们把两辆车都开回去。当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几人赶到三百公里开外古城开会就已经是晚上了,还要当晚再返回北京,并且是让在北京的4个人开两辆车回去。对此,冯世杰一脸困惑。而叶晓明在思考后得出了他的判断:“两辆车都回去,是不是要返回的时候拉人呢?如果是为了拉人,啥事需要增加人手呢?只有一件事,就是在展示会期间音箱销售一空,人手忙不过来。”顺着这个思路,他和冯世杰最终得出丁元英要他们开会的原因:音箱搞促销大幅降价。不得不说,叶晓明在这件事上由果导因、以终为始的思路多少有些肖亚文甚至是丁元英的影子了。而这也正体现了叶晓明的聪明之处。
【3】善于变通,办事有分寸
叶晓明和刘冰被派驻北京格律诗公司之后,为拉拢和其他同行的关系,叶晓明想要请乐圣和斯雷克公司的人一起吃顿饭,于是给董事长欧阳雪打电话做了请示。
对此,刘冰不屑地说:“你是总经理,请人吃顿饭还用跟她打招呼?”
在刘冰看来,欧阳雪是业务上的外行,只是因为股份多才坐上董事长的位置。况且他们现在北京,叶晓明是公司的总经理,是格律诗音响公司的实际操作人,所以在他看来,这点小事,叶晓明根本不用和欧阳雪打招呼。
但叶晓明给他的回答是:“礼多人不怪嘛。”
在叶晓明给欧阳雪打电话请示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来乍到的也该和同行联络联络感情,我的意思是请乐圣和斯雷克的人出去吃顿饭,规格高点,得多花两个,算咱格律诗有个姿态吧……那怎么行呢,还是跟你打个招呼,免得查账的时候说不清了……”
一段话,足以见叶晓明办事的圆融。既让董事长看到了自己为公司发展尽心尽力努力工作的一面,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姿态,赢得董事长的信任,合规而不逾矩的同时,也避免了以后查账有可能讲不清楚的误会。可谓一举多得。
同样,在丁元英做出降价的决定后,叶晓明虽然明确反对,但在表明自己立场的同时,依然能够遵守董事会的最终决定,并加以贯彻落实。
想来,这也是为什么丁元英会选择叶晓明做总经理人选的原因吧。
叶晓明以上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叶晓明是个聪明人。
当然,有读者可能会说,丁元英对叶晓明做出如上评判的时候,后面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呢,怎么就做出如此的判断了呢?
没错,那我们再来看丁元英做出判断之前叶晓明办事的两个细节。
一个是他在得知丁元英要来店里送材料的时候马上打电话叫来了冯世杰,并借机向芮小丹和丁元英介绍冯世杰,不着痕迹地为冯世杰认识丁元英做好了铺垫。
再一个就是在丁元英、芮小丹邀请他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叶晓明及时地退出,而将冯世杰推到前台,对此,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叶晓明不等别人有下文,抢先半拍说到:“我店里走不开,就不去了。”
丁元英何许人也?在冯世杰和他纠缠《流浪者之歌》到底谁演奏的最好的时候已然看出了冯世杰的“成心”,虽然和他们一起吃饭正面交谈的是冯世杰,但作为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早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的人,自然知道叶晓明才是背后的那个起心动意的人。所以他才会得出结论:叶晓明是聪明人。
叶晓明是个聪明人,但却不是一个智慧的人。
任何人的生存处事原则都受限于他的认知范畴。
人们永远不会注意、更不会认识到自己认知范畴之外事物的价值。就好比一个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宝石的人,会将宝石等同于玻璃一样。
叶晓明也不例外。正是认知上的局限,使他在得知公司被乐圣起诉会面临600万赔偿风险的时候,选择了退股脱离公司进行避险,而不会预见到公司还有被收购、甚至胜诉的可能。而这也直接使他失去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
聪明是术,而智慧是道。
聪明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智慧却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体悟。
所以古人才会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是在读书、阅人的过程中,让我们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一点点积攒起自己的人生智慧。
愿一切安好,如你我所愿!
我是天涯,和你一起品他人故事,悟自己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