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好像有些错乱,总觉得时间不够,也觉得时间不对。这种感觉让我有些紧张和焦虑。反倒是开始工作,好像能掌握自己的节奏,一下子回归了。但有时候又会有一瞬间的错乱。
好像又啰嗦了,继续《跟东东枪学创意文案》,今天分享关于调性的内容。
1 、理解调性
调性(Tone and Manner),指呈现在外、能被感知到的风格与个性。
品牌调性,是基于品牌形象,所展示出来的那些东西,是人设的外在表相。
比如,一个人有文化有涵养,所以平时说话都很慢条斯理,有文化有涵养是他的“人设”或者说品牌形象,说话”慢条斯理“是他的调性。
脑白金,被人吐槽“烂”,是指广告内容欠缺美感和观赏性,广告的“调性”比较土气、俗气。
调性的作用
制造“不可理喻的喜欢”,日积月累,沉淀为对品牌“固化的偏好”。
调性是广告呈现出来的风格与个性,同样的讯息,如果以不同的调性出现,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广告调性要触动受众心中感性的、没道理的部分,制造一种“不可理喻的喜欢”。
“不可理喻的喜欢”是依靠调性来触动别人的感受,这是直击本能的做法,不说服,不讲任何道理,但引发的是更底层的一种“喜欢”。感受层面上的事要交给感受。受众不听你的,他们自己会看,他们自己有感觉。
品牌是已经固化的偏好,是抽象的、泛化的,非理性的;而“调性”呢,就是可以直击感受、直接在非理性层面制造偏好和喜爱的那个手段。
广告和文案的调性,或者说品牌通过广告和文案所不断塑造、强化的调性,是建设品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案例:
1)菜市场文案
符合调性的:新黏玉米碴,老黏了;新大米,老香了;新小米,6元一斤,老好吃了。(老板像是个质朴的老农,特别真诚地为自己种出来的这些粮食的品质而骄傲)
不合调性的:粒粒纯香口感绝佳 六元一斤 倾新之选。(像是外地进货的)
2)外卖平台找骑手
如果不自由,来送外卖,骑车在春天的风中很暖和(自由轻松)
3)台湾中兴百货广告
没有禁欲的消费者,只有太清教徒的百货公司;没有不会放电的眼睛,只有抓不到重点的墨镜;没有平凡的表情,只有无法聚焦的化妆品;没有平庸的身体,只有不懂挑逗的服装;没有不冲动的本能,只有迟到的感官刺激;没有禁止进入的梦,只有想象力不足的床;深藏不露的购买欲重新复苏,中兴百货信义店全新开幕。
分析:中兴百货的很多广告作品,文案、视觉表现出来的调性,都是文艺气息浓郁的怪异与妖娆。怪异妖娆的姿态,往往会被破译成个性与时尚。越怪异越时尚,永远是这样的。
2 、调性的三个真相
广告大师比尔·伯恩巴克(Bill Bernbach):做广告的人,就是应该向世界证明,好的艺术、好的文字、好的品位,也可以变成好的促销。
那些不够美好,但却很有效的广告背后,也许藏着一些很重要的道理。理解它们为何如此,解释它们存在的道理,对我们都是很有意义的。
真相一:调性服从于目的
调性不是一个可以单独评判的东西,它需要服从于传播目的。
一个广告、一个文案的调性是怎样的,取决于我们想在别人心中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感受。那个目的不同,调性就该不同。
真相二:调性有弹性
人群不同,调性的弹性不同。
洞察,都是针对具体的人群而言的。对调性的感受和破解,也与受众群体有关系。不同的人,对“调性”的敏感程度、感受角度都是不同的。
做广告之前,要了解你的目标人群是怎样的,这个了解,也包括他们对调性的敏感程度——他们是不是在乎一则广告好看不好看、有没有品质感?他们会不会因为一个广告的品质感而确定自己的消费决策?他们是不是只买那些非常高大上的品牌,还是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到底是挑剔的,还是随和的?这都很重要。
真相三:调性关乎品类
调性的弹性,还与品牌或产品所在的品类有关。即同一群人,针对不同消费品类的产品,他们对“调性”的敏感程度、挑剔程度,都不同。
领带商品,有一些品类的商品,实际上是有领带一样的装饰及身份象征作用的,比如手表、包包、汽车——这些都是别人看得见,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关注一下的东西。在马斯洛的需求三角形里,偏底层的那些生存基本所需的东西,往往调性的重要性偏弱一点;而层级比较高的,调性的重要性可能就高一点。
近年因为网红同款爆发,什么都可以晒,原来的冷门品类,“非领带商品”的品类,也可以做调性和层级的细分了。
调性的有效阈值
1、创意和文案的调性是怎样的,取决于你希望在受众心中埋下一个什么感受。
2、创意文案的调性是否重要,也取决于你面对的受众是怎样的一群人。
3、有一些品类,比如那些“非领带产品”的品类,大家的购买决策,就不太受调性的影响。
创意、文案,或者你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不是要努力做出最高级的调性,而是做出最合适、最有效、最能影响对方感受的调性才对。
3 、语境变革
调性,与媒介空间中的语境有关。
调性有个特点,它不是所见即所得。放在广告里的调性,与受众的感受,未必相等。人群不同、语境不同、时代不同,对调性的解读也不同。
那些原本高大上的品牌广告、创意文案,放在现在的媒介环境里,就像是在海滩上穿貂儿的人。貂儿很昂贵大家都知道,你穿貂儿走在红毯上没有错,但是这是海滩啊,人人都穿着泳衣、欢快地奔跑戏水,你那身貂儿越昂贵越雍容,你看起来就越傻,虽然你傻得很豪华。
在做传播、创意、文案,或者做任何公开表达的时候,都注意一下周围的环境——你到底是在红毯上还是在海滩上?你周围的人到底是衣冠楚楚的各界精英,还是海滩上追逐笑闹的世俗男女?
媒介变化:公众语境,转变为社交语境,甚至自我语境。
以各种娱乐明星、文化名人举例
公共语境:从电视、报刊上看到他们,大多数是光鲜亮丽,以非常体面、正式的姿态出现。
社交语境:微博出现,明星名人直接跟大众做平等贴近的交流,大众好像走进了明星的客厅,看到他的家长里短。
自我语境:抖音出现,明星名人的状态更加个人、放飞自我,完全释放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我,展现以往从不对外示人的本性。那个疯疯癫癫的他、那个活泼搞怪的他,才是他与自己相处时的样子,那是灵魂深处的他。
一个人灵魂的真相,是远比他外在的真相更深刻,也对我们这些要去改变人家看法和感受的人,更有价值的东西。
自我语境,调性要lo-fi
现在有一些经常被别人认为是low的东西,其实不是low,而是lo-fi,也就是“低保真度”的意思。
lo-fi是与hi-fi(高保真度)相对的,它指的是质感的真实和不过分修饰。
lo-fi会让人觉得真实,亲近,可信。它为愿意倾听和被说服、被打动,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有时候,广告里故意保留的真实痕迹,朴实诚恳的气息,反倒是这个广告里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个调性,是被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出来的。
4 、叨叨
1、
调性,是一种感觉,人总喜欢美好的东西,即便是对调性不敏感的人群,也喜欢更好的创意和文案。所以在符合调性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得更美好一些。
2、
目标人群,对调性在乎与否,不是我们可以轻易下定论的。
人是变化的,今天不在乎,不代表永远不在乎;今天喜欢,不代表今后不讨厌。
人群也是变化的,一群人不在乎,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或者说其他人的在乎不重要。
关键是在于创意和文案的商业和传播目的,所谓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3、
华与华的理论里,传播和营销的核心是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商业目的。这里品牌的调性本身可能是不重要的,所有的一切直指营销,我有时候会觉得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说品牌资产,需要不断积累,一方面是一切围绕品牌营销进行。
但一个品牌1年和5年的品牌资产不同,10年和100年的品牌资产也不同。
国内没有百年品牌,找国外的对标,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可口可乐,看他们的广告创意和文案,从来没有停下改变,除了品牌名称和logo,几乎没有没动过的,随手一搜,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创意热点。
所以,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是一件事,因为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目标,但又是两件事,营销进行成本核算,围绕商业进行。传播除了商业目的之外,品牌的核心形象也是我们需要付出巨大成本,与时俱进地积累。
我想,华与华的方法大约适合的是初创企业,或者说国内野蛮生长的企业,引他们用最快速的方法,体验品牌传播营销的收获,走上建立品牌资产的道路。
4、
可能是作为一个做创意、文案的私心吧,希望更多美好的内容和创意能够出现眼前,这意味着我们在不断进步以及变得更好,而不是沉浸在叫卖声音里,自我安慰,说着我们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