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本来我想不起怎么把它写成文章。但是,晚饭后,拿起书来,翻看好久看不下去,一声声“谢谢老师”,就那么清晰的留在我的耳畔,让我不由得想去写下这件极小的事。
做了这么多年老师,监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成人的,孩子的,自考的、高考的、中考的、期末考的……
监考分发试卷的方式很多,比较正式的大考,老师会一张张递给考生,平日里的小考,老师就发给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由他往后传下去。但是这么多年,无数次监考,我从来没有听到那个考生会对发卷子的说过“谢谢老师”。
今天,是学生的期中考试。下午,我监到第一考场的考生。在我分发试卷的时候,坐在第一桌上的初四的一个女生,每次接过我手里的试卷都会对我说一句:谢谢老师。三张试卷,她说了三次“谢谢老师”。
这一场考试,我一直远远的盯着这个孩子看,她是个很文静很漂亮的女生,长相很是大气。因为,怕打扰她做试题,我没有过去看她叫什么名字,但是她甜甜的一句句:谢谢老师,却让我牢牢的记住了她。
我在想,如果今天是一场入职或者别的重要的面试,这个女孩就可以凭借一句别人没有的“谢谢老师”脱颖而出。
这一句“谢谢老师”,听起来特别简单,哪个孩子也会说。但是,在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老师发考卷很正常,不需要这么客气的时候,这句“谢谢老师”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客气了,它就是一种素养,一种优秀的好习惯了。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周末的时候,我因为有事打电话给我班班长,这个女孩子在和我聊完事情后,甜甜的说了句:老师,周末愉快!这句话着实让我高兴了老半天,我高兴的不是得到这句问候,而是这句问候下显出来的这个孩子的情商和素养。
我们很多时候,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成绩好就一切ok,别的事情,长大自然就会,其实不然。
重视成绩自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让一个孩子认为他只要成绩好就一切都好,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不负责任。
刚才说的这两个女孩子,成绩也是极好的。但是,她们一句简单的感谢和问候,就彰显了成绩好之外的一种素养,拉近了人心的距离。更重要的,这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具备,但都不以为然的一种素养。那么这样的孩子在成绩同样优秀的群体中是不是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关注和尊重呢?
一本书上写到:孩子两岁时,你给他做花样早餐,教他学习英语单词,背古诗,却没有教给他懂规矩,讲礼貌。
孩子五岁时,你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舞蹈,却没有教给他怎么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
孩子十岁时,你只关注他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尊重老师,感恩父母。
孩子十八岁时,你全部心思都是他能不能考住好大学,却没有教会他如何让内心强大。
孩子二十二岁时,你只想着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他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让他吃点苦。
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住了名校,也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
也许,最终,他依然头破血流,你依然不知所措。
何况,很多孩子,现在也并不打算吃学习的苦,不具备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学习素养。
孩子应该会随着环境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认为一些基本的素养是不会改变的,是会有底色的,应该是越早养成习惯越好的。
这几声“谢谢老师”,这一句“周末愉快”,就是尊重和体谅别人的底色。相信,这样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适应能力应该会更强一些,也更容易有责任感和自信心。
听起来特别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养成习惯并不容易,我们的教育引导或许应该更细心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