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美好,最宜读书。
知道缪钺先生是在叶嘉莹教授的一本书里,她引用了一段文字,其才情见识都让我觉得十分惊艳。于是四处搜罗他的书籍,文字,读了都觉得不失望。
这套全集当时买了两次,买来了,又读又划,觉得可惜,又买了一套藏起来,想以后让儿子读。
触眼峰峦乱稠叠,回头脉络尽分明——缪钺自己说这是他的治学琐言。看他的作品亦是如此,清晰条理。
总觉得他们那个时代真是好,自小真的下功夫读了很多值得读的书,古文诗词歌赋的底子都扎实,元气都足,所以写字行文优美洒落,也是真的有见识。
我们现在虽然一再的去提素质教育,可是普遍的审美依旧堪忧。
前天看到辛丰年的音乐著作放在中小学生的阅读推荐书目里,觉得很欣慰。我觉得孩子从小应该有更多的艺术理论课和欣赏课。
美在那里,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审美的意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是一回事,而真正高雅的艺术的熏陶是另外一回事。
这本谈艺录并不适合太小的孩子读,如果没有文言阅读喜好的人可能也读不下去。但是这真的是一本值得读的书。有点书画知识且喜爱书画的人,可以试试。
主要是一些题跋,论诗论画,论书,篆刻金石,镜铭,砚铭和其他的一些物铭,丰富古雅。
清嘉录是清人顾禄的一本描述苏州和周围吴越地区风俗人情的一本小书。道光年间就出版了,后流传日本,深受欢迎,在国内知道的人反而不多,这真是遗憾的事。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传统的节日和诗意的生活方式慢慢被时间的洪流覆盖掩埋,现代人一边哀叹文化的衰落和消失,一边埋头在物质的享乐与追求里,无暇分身。
我想,如果你偶尔在时光里失落,想重拾心中的关于慢时光的记忆,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有译文,孩子也可以作为文化读本看一看,关于季节流转中,自然与古人的故事。
年少读日本的俳句,只是觉得单薄。对于从小就生在唐诗宋词的我们来说,好像那三两句子实在说不出哪儿有诗意。
少年说愁的时光过去了,无语独上西楼,才知道许多人生的感觉,实在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有个朋友在北欧打拼,她说,所有能诉说的孤独都不叫孤独。
日本的美学里无论山水,茶道,剑道,庭院都在讲枯寂与生的暴烈与虚无。就像樱花,一时如锦,又一朝零落似雪,讲究的是一期一会的珍重。
俳句亦是如此。都是禅语。
在宽阔的世界,做不狭隘的人。
《单读》是最近才知道,读了一本后就想把所有的都买来。
比较深刻,每本都是小开本,英文原版书籍有很多这样的开本,小小的一本,可以随时放在口袋里,可是纸质的感觉很好,内容更好。
原来它是叫单向街的,比较小众。或许还有点文艺。读懂它,可能需要你有一些文学的底子。不过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你可以反复的去看,每一本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比如,法国文学的特辑,英国文学的特辑,美国垮掉的一代,等等,或者是某个这个时代人们的某些思考。
总之,这个系列我喜欢。
昨天是读书日,看大家的朋友圈里都在转,关于阅读的意义和书单。
我想阅读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来说,意义都不同,找到经验,看到人性,获取知识等等。人们喜欢给一件事找到理由。
可是,人生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去理解,阅读也是,只需要带着所有的感受,去体验!
是这个词,体验。
活着是体验,阅读也是,聪明的人获得的不止是知识,还有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