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有一个很普遍的症状——害怕意义,从心底里排斥意义。
为什么?我们从上学开始就被笼罩在宏大叙事中。读书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也要赋予它很宏大的意义,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本身当然挺好,但是,如果环境里意义的浓度实在太高、意义过载,在青春期的时候,难免产生逆反情绪,我们这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比如,当年风靡一时的王朔的小说,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很大。它的特点,就是嘲笑一切意义,解构一切宏大叙事。长大以后,我们这代人身上就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大量的人害怕在正式场合讲话,其实不完全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这也是在逃避意义。很多人一遇到当面、公开的夸奖,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这也是害怕意义的一种表现。
在社会层面这种现象就更多了。比如郭德纲说过一段话:“沾酒不醉是喝得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有招儿。”确实,如果用纯粹的、理性的实用精神来看,任何意义都经不住推敲,你们坚持意义就是你们装、你们虚伪。
有一次,一个很有名的朋友跟我在闲谈中说了一句话,说:“爱情是什么?爱情不过就是雌性哺乳动物寻求安全感的幻觉。”当时我真觉得过瘾,一针见血,刺破了那些虚妄的东西,我们这代人经常沉醉在这种意义被拆穿的快感中。
我们似乎倾向于过那种更接地气、趴着的、缩着脖子的生活。我们害怕意义,也就是害怕犯傻。好像否定了虚妄的意义,我们就能拥有一种更理智、更接近世界真相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