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宗罪》有这样一句台词:在女性强奸防护课程中,第一点就是不要喊救命,而要大叫:着火了!叫救命,没人会理你的,大吼着火了,他们才会过来。
《围城》一书中也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位部视学先生去英国研究了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度,遂想在其基础之上略做改良,然后在方鸿渐所教书的学校推行。改良内容之一是英国先生跟学生同吃晚饭,但是他们是分桌吃,先生坐在台上吃。部视学先生认为这样师生间隔膜得很,所以欲在学校推行导师学生同餐制(一日三餐导师和学生同桌吃)。
对此制度,大家一致抗议,但反对理由可谓是五花八门。
没带家眷的物理系主任说:除非学校不算导师的饭费,那还可以考虑。
家里饭菜有名的汪处厚说:就是学校替导师出饭钱,导师家里照样要开饭,少一个人吃,并不省柴米。
韩学愈说:我有胃病的,只能吃面食,跟学生同吃米饭,学校是不是担保他生命的安全。
但主导者均不为所动,坚称这是部颁的规矩,不可违。
唯独数学系主任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把导师向各桌分配?———有导师资格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四十余人,而一百三十余男学生开不到二十桌。假使每桌一位导师、六个学生,要有二十位导师不能和学生同吃饭。假使每桌一位导师、七个学生,导师不能独当一面,这一点尊严都不能维持,渐渐会招学生轻视的。假使每桌两位导师、四个学生,那么,现在八个人一桌的菜听说已经吃不够,人数减少而桌数增多,菜的质量一定更糟,是不是学校准备多贴些钱……这一番以数据为支撑的说辞才使得主导者动摇并修改了原定草案。
在此桥段中,同样是表达反对,并且都有道理,然而其他的导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抗议,所以无法动摇主导者的思想;只有数学系主任懂得从他人和学校的角度出发,所以最终还能产生一些实质的影响。
这就如同那则与逆转思维相关的故事:在人潮拥挤的火车上,你端着一碗泡面说,麻烦让一让,估计会被所有人当成耳旁风,但是你换成说,开水小心烫到你,大家都会自觉的为你让出一条道……
所以呀,我们必须学会站到他人的位置上思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