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啊,这个消息我只在会议上指示过,为什么供应商这么快就知道了?”宋总监怀疑道。“这一定是资材部的小刘和小蔡泄露出去的!只有他们经常和这家厂商打交道!”朱協理立刻一口咬定。是他们吗?我知道不是,而且我很清楚是品管部的小廖泄露的。那朱協理也是被误导了吗?当然不是,他十分清楚是谁做的,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小廖是他的人马。因此他不择手段的公然欺骗也要洗白自己人、栽赃给对手。他认準了宋总监一年难得来视察几次、執行人员的细节並不清楚,才有势无恐欺上瞒下。
这不是特例。
高层主管的“负面特质”
在大公司职场打滚15年,我所见识到的“高层主管”实在没有管理畅销书里描述的那些高尚的、值得学习的人格特质,不管是做人或做事上。
例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说,他最看重一个人的特质就是「诚信正直」--这无庸置疑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值得激励职场人自我提升的价值,并且想当然尔,这种体系的“高层主管”应该更能在这些正向特质上起到示范作用。然而我很遗憾的看到现实职场中,这类“正面特质”几乎荡然无存,与其相反的各种充满负能量的“负面特质”往往大行其道。上面的故事便是以「欺瞒栽赃」对应「诚信正直」。
“高层”们的“负能量行为”是一回事,更令人郁闷的是,似乎到头来这个世界变成只有具备这些“负面特质”的人才能升到职场顶峰!我常常在想:这些“坏高层”在看电视剧时,是不是都特别支持认同剧情里设定为“坏人”的角色才对(更符合他们自己的三观)?他们应当会很困惑为什么那些“坏人”竟没有好下场?
这让我想起《无间道》里,郑秀文无奈又心痛地对刘德华说:我都不知道现在在我面前的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见过的大公司“高层”,真不是你想像的那幺「高尚」「卑鄙」比「友善」重要 ?
前不久在台湾的《远见》杂志上看到一篇扎心的报导标题:研究显示,在职场上“卑鄙”比“友善”重要。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就是友善的人在职场上是没什么大作为的。我苦笑一下转发给我另一位老同事,他回了我一句“你也要开始学着卑鄙一点。”
想想也真的不容易。40岁了,一个人的主导价值观与处事待人的原则基本已定型,这些也就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灌输的「做人道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不也一再告诫我们要不断自问「做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基本命题?现在这个年纪要去摧毁三观重新“学习卑鄙”,让我有种要重新投胎一次才有可能做到的感觉。
年纪越大见得越多后,有时我在教育孩子处事为人的道理时,都越来越困惑了,会不会把孩子教得「友善」了,产生“人善被人欺”的风险?
抢别的小朋友玩具对吗?当然不对--但是我天天看到上司在抢下属功劳、争功诿过,职位还越升越高。做人自私自利,不替别人着想行吗?当然不行--但我所见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斥在我们高阶管理层,当“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时,他们错了吗?
从这个角度看,那部规则残酷的电影《饥饿游戏》里描述的虚构竞技也就不以为奇了:现实职场中不也正是“杀光了”所有人才能在游戏中胜出?前一天建立的友谊一点也不重要,你不杀他,他就杀你。
我见过的大公司“高层”,真不是你想像的那幺「高尚」「人在公门好修行」
真的是「人在公门好修行」,也希望「善恶到头终有报」。职场上可以看见人间百态,只要留心观察,可以让你将一件事里里外外想通透了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一个人做人的「底线」应该设在哪里?
职场就是一个“名利场”,不是来交朋友的,职场上的的“朋友”也都是“因利而聚合”。真的要义无反顾、全力驶向杈力中心,你就要凡事以「利」、尤其是「利己」为最高指导原则,凡与之抵触者的行动一概不考虑--而关键也在于你愿不愿意「选择」这条道。
希望大家都能像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里面刘涛饰演的女主寻找,真的靠她的勇敢与正直,一步步爬到主编的顶峰,还要借鉴她虽然不害人、但要懂得自我保护;更希望大家都能遇到像剧里女主的上司艾丽莎那样正直善良、帮助属下成长、困难来时能扮演一个坚强后盾的完美上司。
我见过的大公司“高层”,真不是你想像的那幺「高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