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号是儿童节,原本不怎么在意的节日因为家中多了一个臭宝,全家人格外重视起来。臭宝妈提前几天给孩子买了一套新衣服,在六一节那天提前下班去给娃买玩具。一边挑选一边和我各种电话视频,合计着那个玩具孩子更喜欢,更愿意玩。在我和臭宝妈反复的筛选和合计以后最后决定买一套工程操作玩具套装。趁着饭点臭宝妈还跑去买了一个麦当劳的儿童餐和一个小蛋糕。
晚上我回到家拿出了为儿童节准备的新绘本,和臭宝妈,家人一起庆祝六一节。臭宝一口吃着汉堡包,一会看着蛋糕,一会玩着工程操作套装嘴巴咧着和樱桃一样甜。
饭后照例是我陪孩子读书的时间,臭宝坐在我身边,旁边放着尿壶。臭宝认真的听着我给他朗读《不怕犯错再试试》的绘本,几次问他要不要拉尿,全部都说不要。结果臭宝妈要给孩子洗澡时尿在裤子上,裤子全湿了,还顺带的把床都弄湿了。臭宝妈生气的跑去衣柜拿换洗的裤子,一边大声的喊着:"没裤子换了,看你怎么办"。一旁委屈的臭宝放声大哭,光着屁股屁颠屁颠的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妈妈,别生气,妈妈妈妈,不要生气。"神情委屈的样子,又一度犯错以后懊恼却不知所措的样子。“我要妈妈”,一个劲的往臭宝妈的身边凑去,看着臭宝委屈的样子,我笑了。
教育分歧
突然想起我小的时候,在我们小的时候过六一的时候,可并没有像娃这样好的条件,玩具,吃的,故事书,集各种宠爱于一身。现在的孩子已经有了比我们以前丰富的多的物质生活,可对于孩子的教育依旧是一个恒古不变让人深思的话题。应该怎么做才是对宝宝的疼爱呢?应该培养孩子怎样的个性呢?应该严格还是放任呢?
在教育臭宝上,我们一家的观念都是对立的。
我小时候,由于条件有限,父母除了尽力的养活我们,管我们的吃穿用度外,对我们各自的行为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其他其实都是放的。他们尽自己的全力来供给我们的物质,能够做的他们都会做。
我在对待臭宝的方式上,基本也是放养的。除了晚上和他读读绘本陪他玩,想办法让他开心以外,基本我都不管。
臭宝妈对于孩子的管教更多一些,她会想着给孩子买各种东西,买各种衣服。想办法让娃开心,让娃什么都不用做。让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有生病什么的,臭宝妈总是冲在第一个,神经时刻紧绷着,做的多,休息的少。
岳父岳母们对待臭宝,除了疼爱。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心情感受,以及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对和错。他们会教臭宝自己穿鞋子,自己放好鞋子,自己洗刷,上厕所。想办法让他学会独立让他的行为符合规范。
臭宝妈总是说我在孩子的教育上像个闲人,放任主义。我总是说臭宝妈整天神经紧绷,什么都要在孩子身边都要管,早晚有一天会得郁郁。而我的岳父岳母们则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慢慢独立。他们在带孩子的时候,除了正常的相处以外,总会尝试着旁孩子去尝试以及学自己感兴趣的。
思考
如果以公正的视角来看待三种教育方式?那种更合适呢?
以我父母给我自己的教育为结果导向看我带孩子的教育,我这种松散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我的父母愿意给的。其实每个父母都一样,都希望能够多教导孩子一些。在那个物质极度不丰富的年代里,能够保重吃饱穿暖已经是非常大的奢求了,那里会有其他的想法希望能够在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各个方面教导孩子。从这点看,其实放养并不是他们想要拥有的最好选择,仅仅是迫于现实的举动。而这种影响反而被我继承下来。
而我之所以没有变坏,很可能仅是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呆在父母身边,看着父母每日辛劳知道父母不易的结果。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惑,其实都得我自己去解决,去经历。细想起来,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臭宝很小的时候,一直想为他创造读书的环境,陪他多读读绘本,培养孩子的情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因。
放养主义不见得都适用,孩子也是需要引导的。
从臭宝妈妈的视角看待娃的成长,臭宝妈的教育很可能让臭宝成为一个乖乖娃。一个老师,家长面前,师长面前很乖的人。可问题是乖乖娃不见得适应时代以及现实,这样的乖巧会让他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的人生不敢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不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父母一心为了孩子,结果却让孩子的未来无比艰难,不知道要多掉进多少的坑才有机会走出来。父母全部掌控,想获得肯定的孩子其实在生存面前反而更加困难。
严格主义有适用条件,如果过了,其实不见得是好事。
至于岳父岳母,他们对于孩子自然疼爱。除了疼爱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教臭宝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做。大概率培养出的孩子是独立的,至少可以看的出的是比我和臭宝妈妈的方式更科学合理。某种程度上那才是应该有的方式。我和臭宝妈都太偏激了。
结论:
或许如同那句话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他的态度,让他养成习惯性格,而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应该怎么样的方式去面对他自己的人生,以及他所要面对的现实?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还没有答案。管教的严格或者不严格,放养或者事事都操心都好,到最后我们还是需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面对现实,过上他想过的生活,追求他的幸福。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孩子在人生路上走的更远,那才是我希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