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人无私心,方可明辨善恶---论语《里仁第四》第三章

人无私心,方可明辨善恶---论语《里仁第四》第三章

作者: 微尘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19:37 被阅读17次

20171221

        今天学习了论语《里仁第四》第三章: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是孔子给我们讲,唯有仁者能够“好人”,能够“恶人”。好是喜好,恶是厌恶,也就是能够明辨善恶。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答复子张说,“未知,焉得仁”。意思是如果没有智慧,怎么能够成就仁德?《颜渊篇》中,孔子答复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真正的仁者,一定有智慧。这个智慧是从他的仁爱、慈悲心中生出来的。因为仁者他只想别人,把自己忘掉,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了,这时候就有智慧了。换句话说,有自私自利,这就把智慧障碍住了。那要怎么办?要克己复礼。

  这个己就是一己之心,自私自利,以及跟自私自利连带在一起的种种烦恼习气,包括贪瞋痴慢等,这些都是因为有自己、有自私,才产生的烦恼。要把它克服住,不让它起现行,回归到礼上。礼是性德,回归自性本善,这叫克己复礼。

        那么,他也就不会妄为好恶,他的好恶不是根据自己私心来做标准,不是自己好恶。而是根据众生的好恶来好恶,《大学》里讲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没有自己,可是他能够表现出好恶,这个好恶是什么?完全是随顺大众的心理,一切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是仁人。这个时候才能称为“能好人、能恶人”。所以唯有仁者才能好人、能恶人。他要是不是仁者,还有自私心,他就不可能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就不能够好人恶人了。

  《朱子集注》当中也突出这一点,说到,“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因为仁者没有私心,所以他的好恶不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他从公理的角度出发,从民心出发。程子所谓的“得其公正”,大公无私,所以他的好恶都得其正。这是能好人能恶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无私心,方可明辨善恶---论语《里仁第四》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wh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