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完成了《安塞腰鼓》的比赛朗读和《回延安》的自由朗读音频听读欣赏任务。
本准备的《安塞腰鼓》 三个学习任务,只完成了两个,最后决定,还是把仿写这项目标,留待单元写作训练时与其它的片段一块儿进行吧,这么适合朗读的文本,不给孩子们作为朗读材料去处理,太可惜。《回延安》本就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的,如果去肢解式地分析而少了朗读,枉自辜负了贺敬之刻意选择的这种民歌形式写就的诗歌;若理性分析而少了感性朗读,也很难理解作者借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对延安的热爱与赞颂之情。况且,若非朗读,也想不出更合适的处理文本方式,干脆,就将朗读进行到底吧。
于是,播放音频,让学生再次听读,找感觉,找共鸣;再次朗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比赛读。读不是目的,通过朗读这个方式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揣摩语言的思想内涵而走近作者。当然,只是形式多样的读,则流于浅表化,以《安塞腰鼓》中的排比句为例,设计几个语言实践活动训练,通过品味诵读来体会文字所蕴含的力与美。
一、强调重读词语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在这些排比句中,可以说,一句比一句好更加用情,更加用力,可是,也不能句句着力,字字着力,总有个轻重缓急。所以,在相同的句式里,相异的内容必然重读,且后面依次重于前面,如此训练,学生既掌握了朗读技巧,又能都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二、调换语言顺序
在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一句时,我改为“一捶起来就没命了,忘情了,发狠了!”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后来处理朗读的语气。作为排比句的分句,一般来说是并列结构,而这三个短句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先是生命的力量“发狠”,接着舞动的力量是“忘情”,到最后已是“没命”地捶打腰鼓,有了这内在的逻辑,才能体现安塞腰鼓的气势与魄力,朗读的时候,要一句比一句用力。
三、 改变句子形式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改为“急促的鼓点就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就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就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就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就像斗虎一样。”跟原句比较,短句改为了长句,暗喻改为了明喻,强调的重点由其神而转为形,由抽象而变得具体。如此,拖沓直白的句子显然比不了短句才能具备的力度和给人丰富的联想,那如洪水般的气势明显打了折扣。
总之,虽然本课是一篇自读篇目,但是在处理上,并没有让孩子们只是自己读,而是领着他们,通过朗读,在文字里走了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