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清理病毒了。哈哈,拾取点对自己有用的,轻松地读吧。书是工具罢了,合则用,不合则弃。
看山不是山,才是至境。是呀,读大地知奉献,读阳光知温暖,读叶落知天下秋,读大海知宽容,读️山知端信,读水知灵动……艺术家“拢天地为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才有了那瑰丽的艺术品。
往往是眼睛欺骗了心灵,所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存在。所以佛家讲究心灵的锻炼,讲究清空,才能装新知。四大皆空,则有大智慧。
书中讲了这个段子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有一个段子,是你不可能在满满的一杯水里,再倒入新的一杯水。你要先倒空你自己的那杯水,才能接受任何的新知识。如果你始终认为你知道了,你最终什么都不会学到。
“太傻天书”不是什么天书,其实还是贩卖的净心学说那一套。讲的也没有很多新意,新瓶装旧酒罢了。既然用了修心的智慧。这对修心倒有些益处。
这样一联系,来指导太傻的“清理病毒”就有些门路了。
所谓的“病毒”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指导人思维判断,都往往是错误与虚幻的。产生的原因是在于大脑的分离与投射。
投射有点难理解。书中有个段子很形象。大家一起看看。
浮印和苏东坡的对话,苏东坡认为浮印看到是一坨屎,而浮印看到苏东坡是一尊浮,苏小妹说你们都只是看到自己。这是“正文”中说的:“你只会相信你已经相信的,你只会看到你愿意看到的,所以你只会看到你自己”。
这投射是人们利用自己的认知与经验给外界事物贴标签进行评判。
这对生活、做事倒有指导意义。例如炒股,你所选出来的股票只是你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选出来的,但这股票客观的情况并不是如此,你看到的包含很多虚假的幻想,里面有专家的胡说八道,有庄家故意弄出来的陷阱,还有假的黑马故事……总之这股票的客观实在不是你眼中看到的股票,它实际上就是博傻的垃圾,看到的是股票身上到处是星光灿烂画的一个个空幻的饼,那么最大的智慧就是洞明这一切,你抽身走了,留下一地鸡毛。
可我们股民大部分悟不到这一点,才有十赌九输的炒股惨烈。
至于分离,往往更会徒添烦恼。我们之所以在世间的底色是苦,往往由于这造成的。
书中有个好玩的案例:我们费心劳神地把自己的宠物狗烫卷发。我们的爱好分离出来强加给狗身上,狗狗对你的好心可能是愤怒!
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乐此不疲地分离看问题做事情。
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教育往往不遗余力地进行分离思维与分离做法。给孩子的书包不断加压,报了一个个课内的课外的学习班,让自己的孩子如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根本不管这种叶公好龙的分离形成的揠苗助长的恶果。
这种做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这种分离往往在细节上体现出来。为什么一定要抓住一点点细节不放,但是,这是清理你大脑病毒的唯一方式。你的大脑病毒是无所不在,并且你一直根本不在意的。却要求在细节上锻炼者的不断深入的自我察觉的能力——尤其是对大脑中的时间与分离的察觉。你自己要经常去锻炼,这是走向觉醒的唯一途径:自我察觉,然后平衡思想中每一个分离。
最后读到:
《太傻天书》描绘的是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世界,所有的环节都是完整地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的,这种合一的完整性,是真正的美妙的所在,当你看到这种真实的价值的时候,你肯定也不会对任何的大脑的那些绕圈子的絮叨再有任何的兴趣,大脑也会恢复他本来的工具的功能。你现在只是在大脑病毒的绑架下做了一个小小的梦罢了,等你清理了你的大脑病毒,你自然会清醒过来,看到你本来的样子,那个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刻的经历中打乒乓球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看样世界是和谐共生体,我们自己往往只是凭借自己已有的带有局限性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思维与做事情。又把自己的价值观分离出来去指导我们工作与生活,所以多了很多困扰,陷入僵局或者泥潭。
太傻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不妨先清空,不妨先放下自己固有的执念,淡淡然看待,随遇而安处之,可能是另一种境界与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