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凰涅槃,微软重生
在上个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的那几年,PC笼罩着整个互联网行业。而对于微软,在业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市面上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占比超过90%。但是在今天,你如果再去问一个人:你知道Windows吗?你知道微软吗?有超过一半的人会说:不知道。不过你要是问:你知道安卓吗?他们大都会点头称是。
微软几乎统治了整个PC时代,公司的市值一直在上涨,到了2000年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如此强大的微软也许不会想到,再过7年世界将会重新洗牌。由PC时代转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统治者变成了谷歌,小小的安卓完成了逆袭。收购诺基亚以失败告终,Windows Phone、社交业务也是如此,再加上PC业务的衰退。到了2014年初,微软的市值已经不足3000亿美元。这位年过40的互联网巨头似乎已经到了暮年。
峰回路转,2014年萨蒂亚·纳德拉临危受命,接替鲍尔默出任微软CEO。首先砍掉手机业务,放弃Windows Phone,转身拥抱云服务。这让我想到了傅盛到金山,以及乔布斯重回苹果时做的事情。砍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业务,只留下核心的业务。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原理。
从2014年,纳德拉上任至今,公司的市值从3000亿美金涨到了如今的7610亿美金。股价更是从每股不到40美元涨到了如今的100美元。
时至今日,微软,那个昔日的霸主回来了。
2. 微软错过的三次浪潮
在2000年,微软到达了浪潮之巅,但随即而来的却是不断地下滑。作为守江山的鲍尔默并没有能力扭转这一局面。在他执掌微软的14年里,眼睁睁地看着谷歌和Facebook的崛起,苹果的王者归来,还有就是PC的陨落。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调出了第一阵营。
下面我就细数这三次主要的科技浪潮:
搜索之战:必应完败谷歌
在今天的搜索市场上,大家都听过百度、谷歌。但很少有人听过必应,我认为必应似乎都没有搜狗有名。但是对于搜索引擎的开发,微软还是投入很多的。据报道,微软在搜索引擎上砸了近百亿美元,但是在2012年7月份的美国,市场占有率仅16.1%,并且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而谷歌在2012年的营收高达500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搜索引擎。
移动之战:微软完败苹果
2010年10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统,而早在三年前,安卓与iOS就已经相继发布。而Windows Phone只是Windows的延伸,毫无重新定义移动交互的意义。就像纳德拉所说的:“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第三个手机生态系统,除非我们能够改变游戏规则。”尽管后来微软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诺基亚,Windows Phone在2013年大力推广后也只有3.6%,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社交之战:微软完败Facebook
msn是我很早就听说的社交软件,但也很早就被关停了。微软还曾在2012年以12亿美元收购Yammer,并将它的一些核心功能嵌入到Office365中。但随着Facebook的快速崛起,Yammer也就销声匿迹了。
三场战役下来,微软无一获胜,而且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扭转局面。
下面大神就要出场了:2014年2月4日,纳德拉出任微软CEO
3. 力挽狂澜:纳德拉重振微软
纳德拉看到了微软当下所处的窘境与问题。他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唯有这样才能让微软走出困境,从而重新走向巅峰。
刷新微软的使命:赋能大众
20世纪70年代,比尔和保罗·艾伦创建微软,目标是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这是一个自信而勇敢的、激励人心的远大目标,也是他们已经完成的目标。但是如今世界已经变了,微软也该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了。
对于微软来说,它的使命是赋能大众,而不仅仅是赋能个人。微软需要重拾灵魂精神,而这个灵魂就是让每一人和每一组织都能获得强大的技术,即技术的全民化。
刷新微软的战略:移动为先,云为先
微软在21世纪错过了最重要的三次浪潮,而当下的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要迎来的就是纳德拉所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所依据的底层系统就是大数据、云计算。所以基于当下的背景和形式,纳德拉果断选择转型。将重点从PC端转到移动端,并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
·移动为先
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所谓的移动为先就是与他人合作。让软件不仅仅用在PC端,让它也可以适配到移动端和云端。2015年夏,微软发布了适用于包括iPhone在内的跨所有设备的Office应用,而基于云平台的Office365增加了近1000万用户。
·云为先
关于“云为先”战略,纳德拉说:“众所周知,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已经错过了移动革命,但是我们不想再错过云革命。”
2011年,纳德拉接手了云计算部门。也正是云计算部门的表现使得他后来成为了CEO,而云的提升也让微软重新焕发生命力。
2011年,亚马逊云收入已经有数十亿美元,而微软云只有几百万美元。并且在那时云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但是纳德拉还是认为应该将发展云业务提到首位。
但是在亚马逊已经发展的如此壮大之下,如何找到自己的市场?
纳德拉发现亚马逊公有云简单方便,特别适合小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但是大型企业的需求就很复杂,所以微软就将目标服务对象定为大企业客户。微软的战略就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因为亚马逊的云业务几乎占有了一半的市场。
结果,到了2015年,微软云收入80亿美元。2017年,收入又涨到189亿美元。微软成为了在规模上和亚马逊不相上下的云服务提供商。云收入在微软总收入的比重,从2015年的10%上升到2017年的21%。在最近两年,亚马逊在云业务上的占有率保持在57%,微软从20%上升为34%,进步非常快。
刷新微软文化:确立成长型思维
当纳德拉刚出任CEO时,他们的文化是固化死板的。身为微软CEO,他希望C代表的是culture,所以他要刷新微软的企业文化。他希望企业要具有成长型思维:
·首先,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他们的业务核心就是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保持用伟大技术满足客户未能表达的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愿望。
·其次,积极寻求多元化和包容性。他们的人才要进一步多样化,而且要把更广泛的意见和观点纳入他们的思维和决策中。
·最后,他们是一个公司、一个微软,而不是各自为政的联邦。他们是一个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大家庭,有着共同的使命。这个使命并不是在组织的舒适区内工作,而是要跳出舒适区,竭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是源于这个企业创立之初所确立的使命感。纳德拉在做每一个重大决策的时都会回到原点,回到企业创立的初衷。他在《刷新》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创立微软的使命与目标,而这能让他做出更好的决策。
而支持这一切的是他的同理心。
回到20多年前,那天纳德拉在经历了好几位工程师的面试后,最后走进了理查德·泰特的办公室进行最后一场面试。理查德只是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一个婴儿躺在马路上哭,你会怎么做?”
“拨打911。”纳德拉说道。
理查德送纳德拉走出办公室,然后揽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需要更有同理心。如果一个婴儿躺在马路上哭,你应该把这个婴儿抱起来。”
正是同理心让纳德拉成为了微软的CEO,正是纳德拉让微软重新焕发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