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以上这首词,是我喜欢的宋词之一,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田园生活,宁静而且温馨。
那么我为什么一直对这首词情有独衷呢?后来自已分析发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在一个温暖而有爱的大家庭中度过的。每次读到这首词,我就会想起那个时候,祖母家里经常呈现的无数个欢乐的场景。

记得那个时候,每逢周末,叔叔婶婶们就会离开各自的小家,齐聚在祖母家里,家里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大叔三叔平时会观察,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修补或者整理,然后等到周末就会自带工具,将它们整饬一新。
夏季来临了,日照时间长,就是我们家做藕煤的最佳时机,大叔三叔会挑选一个天气好的周末,将全年的散煤买回来,按照比例和上黄泥,然后用自制的藕煤机子,将散煤做成一饼饼的藕煤,整齐划一地晾晒在坪里。
我的婶婶们会买来好酒好菜,与祖母一起在厨房忙碌,做出一顿丰盛而可口的饭菜来。
六叔七叔当时年纪尚小,干不了什么体力活,只能等到下午太阳落山,煤饼晾干之后,帮忙将它们一块块地码进杂物间里。
而我呢,当时更小,只能做点跑腿的小事,或者给叔叔们端个茶倒点水什么的。
到了傍晚,各种活儿干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席间欢声笑语不断,饭后,大叔三叔还会操起二胡演奏一曲,婶婶们也会随着音乐唱起歌儿来⋯⋯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但是家人们在一起劳作,一起娱乐,开心极了。
这里,我要重点写写我的三叔。
三叔天性乐观向上,他就是快乐的源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欢声笑语。
生活中他还是一个多面手,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会做沙发,会做泥水工,还会打糍粑,儿时的我觉得他简直就是个超人,就没有他干不了的事情。
当然工作上,也没有他不能胜任的地方。三叔读小学期间,刚好赶上自然灾害,后来又跟随全家下放,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上中学,一九七五年回城后,成为了一名工人。在旁人看来,一个小学文化的人,能够当上工人,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三叔并不满足于此,他抓住一切的机会,学习或者自学,最后拿到大学文凭,从工厂调到二轻局机关工作,还成为了全县会计协会理事、珠算协会会长,经常到处给人讲课。到了一九八五年,领导慧眼识珠,三叔被调入人民银行工作,走上了领导岗位,最后当上了行长。
三叔的励志经历,真的令我佩服,简直可以写成一本人生逆袭的教科书。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