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备负盛名。然而在图书馆二楼的那个写着“西欧文学”的小木头架子上,《中国北方的情人》这几个字仍旧震撼了我,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女人像玛格丽特•杜拉斯这样,如此大胆张扬着自己的“风流艳事”。而真正读下去了,我发现,这是个再也诚挚不过的,真实的,绝望的故事。
看似一场再也艳俗不过的相遇相知与分离,又让人情不自禁留下眼泪在已经泛黄的书页上。
他们相遇在在湄公河旁。
“她瘦弱,放肆,难以捉摸,难以形容。喜欢文弱的男人,浑身洋溢着世上少见的那种性感,发疯似的喜欢读书、观看,傲慢不逊,我行我素。”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书中的自白。
下了渡船后,女孩偷窥那个坐在黑色汽车中衣着考究的男人,一个高大的中国人,风度优雅,有着中国北方男人的那种白皮肤。
男人察觉到,他们对望,相互微笑,向她走来。她打量人的目光直白得几近“凶狠”。看她的鞋子,一双破旧的小黑皮鞋,“看人凶狠”的女孩第一次感到自己的贫穷无处遁形,男人朝她微笑,像个绅士。
这就是他们的初遇。
这本书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中国人把车停在女孩的学校对面,她看见了,远远地看见了,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年轻人就坐在车里的阴影里,看着她故作镇定活蹦乱跳地过马路,假装不曾与她对视过,直到她来到他的车窗前表白。
我简直爱死了这段描写:
“汽车停靠的方向与她的去向相反。她把手搁到车窗上。然后她把手挪开,把嘴贴住窗玻璃,吻上去,不再移开。她双目紧闭,跟电影里一样。
这像在街上做了爱,她后来说过。
同样强烈。
中国人看着这一幕。
他也垂下眼睛。
对于一个女孩的欲望使他欲仙欲死。
如同殉道。”
到底需要怎样的热情,才能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这样主动?你看我这样虔诚,我在向你求爱。好像一个镜头,正如书上说的“跟电影里一样”不真切。但这是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下,在湄公河畔,我深信不疑。
看这本书,仿佛在听一个从容不迫的老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身份,你会觉得那个中国人,法国少女,以及这个故事本来就是这样,湄公河也是这样的,有渡船,有灯塔,有海岸和蓝色的房子。这些真实的寡淡组合起来,是温柔缱绻的牵手和亲吻,是情人间拉家常的窃窃低语,是既痛苦又欢愉的性事,是一段多么浓墨重彩的爱情。
我至今还记得我看到他们分别时哭得哽咽的那种难受,他们那么疯狂,又那么冷静,他知道他必须娶那个温婉的家族世交的女人,少女也从未奢望要和他永恒,从来没有提到过。你一定会幸福的,我祝你幸福,并且你会爱上她,那个中国女人。然后你们会有孩子,春光一样的孩子们,我保证。他就像没听见一样,只顾望着她,望着她。然后他说:
“你是我一生所爱。”
我的心已然碎了。
之后的几十页,再与那个中国北方的情人无关,她和母亲登上了船,天空是如何光明蔚蓝,甲板上站满了人,汽笛是怎样被吹响,挎着相机的男人和棕发少女相视而笑。在甲板上她遇到一个穿着条纹衣服的年轻人,他注视大海,眼里深沉没有亮光。第二天那个年轻人跳海自杀了,船上的人都乱了套。
你会发现,她描述得越多越仔细,越让人难过。
因为,需要怎样的伤痛,才能让几十年后的人回想起这些仍然历历在目。
是爱情啊,希望中又带着绝望的爱情。她多么想念那个中国人,想要和谁谈论。
这本酒红色的小书,封面简洁,连插画和导言也没有,却给人厚重之感。
它让人更加走近,感触,并更加相信真爱。
我喜欢毛姆,喜欢三毛,现在又喜欢了玛格丽特•杜拉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