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则视频:视频里的男人,名叫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怪才”、“复旦哲学王子”。
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江苏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全国恢复高考后,王德峰凭着过人的聪明和努力,成了第一批考取大学的天之骄子。一路从复旦本科读到了博士。在学术的道路上,王德峰登峰造极。
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却经常束手无策。儿子刚出生的时候,王德峰曾对他寄予厚望,满心以为儿子未来一定会比自己做出更大的成就。于是,他为儿子精心设计了一条成长道路:
小时候,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长大了,进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因为根据当时的优惠政策,只要复旦教职工的子女,分数超过一本线多少分,就能直接被录取。在王德峰看来,这几乎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等高考成绩出来后,王德峰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复旦的招生办,兴冲冲地问:“你看以我儿子的成绩,能进复旦吗?”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沉默了一下,回答道:“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没有大学上了。”这句话,让这个当了一辈子学霸的“怪才”愣住了。
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闷着头在路上兜风,骑到第三圈时,他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对此,王德峰反思道:“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也有很多没做到的地方。我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儿子的头上。”其实,儿子一开始就不喜欢复旦,是自己忽略了儿子的需求。
如今,当他不再执念于让儿子进复旦,儿子反而爱上了学习,还考上了世界一流的院校,伦敦商学院。说到这里,他感叹道:“莫非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其实,初为人父、人母时,我们都曾对孩子怀有极高的期待。可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没有任何一对父母能把孩子框在自己的预期里。
期待破裂,从来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误以为,自己能替孩子选择人生的路,却忘了孩子才是自我生命的主人,他们终有一天,要返回自己的征程。
为人父母,当我们引领着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时,总是充满了期待与幻想。却忘了,在分数和成绩的竞技场中,金字塔顶尖闪闪发光的人,永远只有一小撮,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一刻,我们才明白: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更不是我们寻找价值感、成就感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让孩子孩子主宰自己的人生。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带上对教育的理解、思考和敬畏,得到如愿的灿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