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今日看点
《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解读是李雪莲的悲哀

《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解读是李雪莲的悲哀

作者: 6281ea158c5b | 来源:发表于2016-11-25 10:48 被阅读205次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

    曾经有位学电影的朋友对我说:“小说和电影完全是两回事。”我虽万万不敢苟同“完全”两个字,却也不得不承认,小说改编电影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文学的想象空间给予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可能和权利;与文学相比,电影在出入人物内心、交代复杂背景方面天然不具备优势。“忠于原著”言之易而行之难,但抓住神韵主旨就好。或者索性另辟蹊径,在原著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演绎,阐发成一部主旨不同但仍有说服力的作品。

    范冰冰还是在神情举止上下了一番功夫的

    冯小刚是一位有勇气有智慧有品位的导演。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精彩之处颇多。譬如演员的表演:高明、张嘉译对人物的刻画穷形尽致、入木三分;赵立新、于和伟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李宗翰恐怕是本色出演,人物塑造得蛮横无赖,令人齿冷;范冰冰虽然台词不太好,神情举止却看得出很下了一番功夫,整体效果也差强人意。再譬如画幅的运用。端正的圆和平稳的方,除了偷窥的噱头之外,更在逼仄的视野中营造出压抑而不自由的气氛。方圆的框图也是“规矩”的桎梏,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压抑而不自由的,李雪莲如是,王公道、荀正义、史惟民亦如是,上上下下的官员皆如是。在这方圆的禁锢之下,生存之道便是“忍”。原著中写到李雪莲正式上诉前将孩子托付给中学同学孟兰芝,孟兰芝对她说了一句话:“我遇事能忍,你遇事不能忍”;又说“忍也是一辈子,不忍也是一辈子,我虽然怕事,但我佩服遇事不怕事的人”。电影里,导演也借法院老院长荀正义老夫妻的口说出“婚姻长久的秘诀”,也是一个“忍”字。李雪莲不能忍,因此在方圆中折腾了十几年,到最后前夫一死,所有屈辱不甘都不得不忍。待到李雪莲重新开始了新生活,画幅又转为正常,开阔自由。这到底是一种和解还是一种妥协,是超脱还是堕落,令人喟叹。电影最后的旁白说到李雪莲身边的人把她的事当作笑话一遍遍讲,最后连她自己也习惯了,让整个故事有种怜悯又无奈的悲情。

    圆形构图犹如山水小品镜心

    然而,即便如此,电影仍让人感到一丝失望。从气质上来讲,电影与小说便有极大的不同。刘震云笔下的农村粗砺疏拙,冯小刚镜头下的乡村则清新淳朴,再加上镜心般的圆形画幅,颇有青绿山水小品的诗情画意。远山染黛,流水澹澹;荀正义那场饭局上,琵琶伴奏的还是昆曲《游园》中的《皂罗袍》。冯小刚似乎也颇为这一点自得。至于这种诗情画意到底有害还是有利,目前看起来,就算没有害,但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当然这无关宏旨,无可厚非。最大的问题出在对整个事件推动力的把握上。《我不是潘金莲》被称作《一句顶一万句》的姐妹篇。在这两部小说里,刘震云都探讨了“说话”这一主题。二十年前(电影中为十年前)李雪莲最初只是求一句“假离婚”的真话;后来继续告状是因为董宪法(电影中删去)与荀正义骂她是“刁民”,叫她“滚”;再后来是要洗脱一句“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的“冤屈”。二十年后(电影中为十年后)李雪莲告状只是为了努力发声,在这二十年间她的声音或被听到或不被听到,但终结没人相信没人理解,以至于她只能向自家的牛倾诉。在她求真话求说话的过程中,另一群人则在话语施暴。中国人管服从叫“听话”,足见话语权的重要。官场的丑陋只是皮相。只要是批判官场黑暗就要为它高唱赞歌,不过是主旋律窠臼中另一种形势的自嗨。没有推动告状继续的“骨”,皮相只会是一摊散肉。也许这就是部分电影观众觉得李雪莲的告状缺乏说服力的原因。

    《我不是潘金莲》剧照

    电影对原著另一些情节和细处的舍弃与改编则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荒诞色彩与讽刺意味。比如,首长的到来其实是一场意外——本来要会见的外宾肚子疼去医院了;首长也并不想撤掉那么多干部,想要调到另外一个省当书记的储省长也因此被认为心机太重,最终没得到调动。再比如,小说中李雪莲与赵大头“夜奔”一段写得十分有趣:一开始警卫们本不相信,“但看李雪莲欢天喜地在炒菜,上菜的时候,靠在赵大头身上,让赵大头往她嘴里送猪蹄筋”,终于放下了戒心;等到警卫酒酣耳热、眼饧骨软,两人便收拾细软、收缴手机,从容地锁上门骑着自行车上路了。电影里这一段突然用了抒情又伤感的配乐,仿佛是小龙女与杨过历尽千辛万苦在重阳宫里成亲,满是世事弄人的辛酸。还比如,小说结尾处,免职后的史惟民北上探亲,正逢年关买不到车票被困北京,不巧一起搓麻将的好友要死了,想最后搓一次麻将;于是史惟民假意上访,果然立刻被遣送回乡了——告状成了顺利回家搓麻将的手段。如果“告状”本身就是个笑话,李雪莲多年来唯一可循的窄路又是什么呢?


    李雪莲疲倦又迷茫

    电影中冯导配了许多旁白——本来是好事,弥补了出入人物内心、交代复杂背景的缺陷。偏偏有一句不好,说李雪莲要自杀是因为告状折腾成了多年来生活的动力。冯小刚导演在《十三邀》节目中“指点江山”时专门提到了这一点。这话他也跟刘震云老师讲过。我不知道刘震云老师什么反应;不过就算不同意,按照他珠玉深藏皮里阳秋的个性,大约也不会当面反驳。在冯小刚导演看来,李雪莲的折腾似乎也不过是个俗套的“复仇”故事。这才是李雪莲最大的悲哀。

    之前我写过的一篇相关的文章《刘震云的“谎话”与温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解读是李雪莲的悲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ii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