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陀传》有感
从一行禅师这本《佛陀传》中,你可以看到有血有肉,跟你我一样会生老病死的佛陀。他没有无边的法力,更没有让孙悟空也难逃手心的法术。他只是跟孔子一样传扬大道的精神导师。一位参透生死之道,以苦为舟抵达彼岸的智者。
在这本书里,一行法师用平和又充满魅力的语言讲述了佛陀的一生。你会看到,佛陀如你我一般有父母、妻儿、兄弟和姐妹,如你我一般也会生老病死,甚至也曾被诽谤、误解。正因为如此,他证得大道和传播大道之路才显得弥足珍贵;正因为如此,佛陀人性的光辉才得以呈现。
在这本书里,佛陀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妙语连篇,有时和颜悦色谆谆教导,有时又如狮吼振耳发聩;他讲解的解脱之道时而浅显易懂,有时又深奥晦涩,需要反复阅读领会。尤其是佛陀对于孩童的教化,都是通过短小有趣的寓言故事,把大道隐含在故事中,在孩子心里播下慈悲和爱的种子。可见佛陀也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导师。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佛陀对于青年人该追随什么学说、道路的答复。
一个青年问佛陀:“每一位教士都说自己的一派学说胜于别的,令我们非常混乱,我们真不知道该追随哪条道路。我们闻得你是开悟了的大师,可否告诉我们应该相信哪一套说法,谁说的是真理,谁说的又是假道呢?”
佛陀答道:“不论那些言说是很多人重复过的,或者记载在圣典上的,又或是出自人人尊重的导师口中的,你们都不要轻易相信。只要接纳那些合符道理、有贤德者支持,兼能在修行中带来幸福与裨益的教理;放弃那些不合符道理、没有贤德者支持,而又不能在修行中带给你幸福与裨益的言说。”
佛陀并不主张青年盲目崇拜权威,而是鼓励青年要勇于用自己的智慧辨别大道。由此可见,佛陀之道,并不要求别人无条件的信奉,是真正尊重思想的自由。
在这本书里,佛陀的教诲会让每个人对佛法充满信心。佛陀开悟时说:“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和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了。”
同样的,在佛陀即将入灭时,他的弟子阿难陀非常悲伤和担心,佛陀开导他说:“阿难陀,依照教理去生活,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明灯。佛、法、僧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人。觉悟的潜能就是佛,教理就是法,在修行上互相扶持的团体就是僧。没有任何人可以把你心内的佛、法、僧抢走。就是天崩地裂,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三宝都不会破损,它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
在这本书里,佛陀对于十个形而上的问题(包括“佛陀死后会去哪里?”)采取沉默不语的态度,会让你体察佛陀智慧的同时,感受到佛陀的可爱。这与孔子回答季路关于鬼神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但对于生死,佛陀是这样回复弟子的。
佛陀问弟子:“种子生根入土以后有死去么?”
弟子回答说:“有,世尊,种子死去以能生树。”
佛陀阐释道:“种子没有死去,它只是转化为树。种子和树都无生无死。”
在本书的最后,一行禅师以佛陀弟子缚悉底的语言阐述道:人人都说佛陀死了,但缚悉底却比以前更能感受到佛陀的存在。佛陀就像一颗巨大菩提树的种子。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再见不到种子。但种子仍在那里。它没有灭亡,它已变成了大树。
我非常有幸能拜读此书,也希望你能捧起此书。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明灯,看清事物的真相,摆脱无明,超脱痛苦。
最后,弱弱地问一句,看完此书,你还会去抢新年第一注香么?
我对佛法的理解有限,还不能凭借一次简单的阅读就总结出本书的精华。因此摘录本书中的部分经典语句与你分享。
——痛苦并不是宇宙的真性。痛苦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所产生的效果。
——生命只可在目前的这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者憧憬未来。
——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就如我手里这片树叶。泥土、水分、热力、种子、树、云、太阳、时间、空间,这全部都是导致这片树叶得以存在的因素。就只少了一样,树叶也是无法生存的。所有的生物,无论有机的无机的,都是因互缘而生起。一样事物的来源就是万事万物。
——痛苦的主因是无明,又即对世界实像的错误见解。摆脱了无明,痛苦也就被超脱。
——解脱之道就是去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的无常、无自性和互因互缘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不消除无明和知见的障碍,他是过不了河到解脱的彼岸的。就是他一生祈祷,也是徒然!
——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走两条极端的路径。其一是把自己沉醉于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则是以异行和苦行来把身体的需要剥削。这两种极端行为都必然导致失败。
——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带领我们达至了悟、解脱和自在。它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
——世上有四种真理,它们是: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破灭和导致痛苦得以消灭之道。
——在家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禅定和了解是要从守戒而获得。
——佛法就是导致醒觉的大道。它就是佛陀所教的道理,帮助我们超越无明、嗔怒、恐惧和欲望等牢笼之道。它能导致自由、平和和喜悦,又能使我们去爱和了解所有的人和事。了解和爱是醒觉之道上的两个最美丽的果实。
——我所教的并不是学说或者哲理。不是哲学。我所说的一切都无常,万物都是缘其他的事物而生起、进展或坏灭,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从单一的本源而产生的。我的目的不是解释宇宙,而是要带领教导其他人直接体验实相。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以使我们看到实相的真面目。
——我所教的只是修行的方法,不是应该对它执着或崇拜的。我所教的就像一只用来渡河的木筏。只有一个愚人才会到了彼岸,即解脱之岸,还背着木筏到处走。
——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
——唯一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和已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和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了。
佛陀与菩提同一根源,都是醒觉之意
悉达多说:“觉察之道可导致完满的醒觉。”
十三岁的少女善生合上掌来发言:“你是醒觉的人,你已懂得教我们留心专注地生活在觉察之中。我们可否称你为‘醒觉者’?”
悉达多点头,“那会令我很高兴阿。”
善生眼睛亮起来。她继续说:“ ‘醒’用摩揭陀语说就是‘佛’。一个醒觉了的人用摩揭陀语就应叫叫‘佛陀’了。我们就称你为‘佛陀’。”
悉达多点点头。所有的村童都非常兴奋。 十四岁的少年那劳卡说:“尊敬的佛陀,这颗毕钵罗树(佛陀开悟之时即坐在此树下)是全森林最美丽的一颗。我们可否叫它醒觉的树,‘菩提树’?‘菩提’与‘佛陀’同一根源,都是醒觉的意思。”
乔达摩点头。他也非常兴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