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分钟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十分钟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 咻珀MY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7:28 被阅读0次

    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M.斯科特.派克(M.Scoff Peck)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 978-7-5044-8169-6

    版次: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

    购买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67534/

    作者简介:

    摩根·斯科特·派克(1936年5月22日- 2005年9月25日):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畅销书作家。

    推荐理由:

    该书算是最著名的心理学著作之一,不是那种学术的,是真的能够给每一个阅读它的人以帮助和指导的书。

    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意识到我不仅有心理问题,而且还让我找到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该书让我第一次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对于我来说,观察世界的角度的发生了剧烈变化。

    我想,这本书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人,而我可以通过一点点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到有这么一本书,这是我该做的事儿。


    第一部分:自律

    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一、自律第一原则

    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子不教,谁之过: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解决问题的时机: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二、自律第二原则

    承担责任: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

    逃避自由: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利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三、自律第三原则

    忠于事实: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陈腐的观念,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修改自身观点多得多。

    移情,过时的地图:移情是指,把产生于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映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迎接挑战: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意味什么?1、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2、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隐瞒真相: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的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四、自律第四原则

    保持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

    抑郁的价值:因放弃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现象。如果放弃的过程受到干扰,导致抑郁的情绪被延长,或是抑郁的情绪不能在完成放弃后消失,那么抑郁就变得不正常和不健康。

    放弃与新生: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是新事物的诞生。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

    第二部分:爱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一、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坠入情网: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崩溃。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的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自我界限:能区分出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浪漫爱情的神话:从本质上来说,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再谈自我界限: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真正的爱是自我界限延伸,界限淡化带来的。而坠入情网的“爱”,只是自我界限的暂时性崩溃。)

    二、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

    依赖性: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所谓消极性依赖,是指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导致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可能使我们强烈地亲近某个人,表面上我们对方彼此深爱,但实际上却只是依赖对方而已。

    精神贯注: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精神贯注: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促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精神贯注”。

    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

    “自我牺牲”:在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尽管动机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

    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

    爱、不是感觉: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爱的感觉与精神贯注密不可分。

    精神贯注和真正的爱虽然容易混淆,但仍有显著区别:

    1、精神贯注的对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因此就不见得具有心灵的感受。

    2、对某种事物产生精神贯注的人,未必会重视其心智的成熟。

    3、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

    4、精神贯注随时都有可能消失。

    真正的爱:

    1、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2、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3、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

    关注的艺术: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失落的风险:有些时候,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的宏大意义。

    独立的风险: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什么条件?自尊自爱!

    原因:1、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2、自尊自爱不仅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

    投入的风险: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的“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要实现自我完善,享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进而使真正的爱成为人生的重心,就必须无所畏惧,敢于做出改变,而不是墨守成规。

    冲突的风险: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五、爱是一种意愿。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爱与自律: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爱与独立: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

    爱与心理治疗:真正的爱,是让心理治疗顺利进行的最主要因素。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爱的神秘性:真正了解爱的秘密的人,也许是那些潜心研究宗教的人。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我们通常很容易接纳周围人的信仰,并把口耳相传的东西视为真理。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科学与信仰:科学的信仰,旨在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去认识世界,更新人生观与世界观。如果盲目沿袭父母的信仰,我们可能不会有任何改观。我们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有成熟的心灵。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其重要信条包括:

      1、宇宙是客观真实存在,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2、宇宙的运行遵循若干规律,而且是可预测的;

      3、人类易受偏见和迷信的误导,在解释时易犯错误;

      4、人类要形成世界观,理应具有足够的怀疑精神,理应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由此总结出观察宇宙的经验。

    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我们必须信仰科学,迈开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第一步。

    凯茜的案例:对于教条可能产生的误导和过分苛刻的要求,教会从来不做任何考查和纠正。凯茜信奉上帝、“十诫”和原罪的观念,她沿袭的信仰和世界观,其实并不符合实际需要。她不能自行提出质疑,也不懂得独立思考。教会根本不能帮助她结合自身情况,去建立合适的信仰。教会只想让信徒们原封不动地继承上一代人的信仰观念。

    马西娅的案例:与凯茜相反,马西娅原本否认神灵,是个无神论者,后来却相信上帝的存在。

    特德的案例:又一个关于要不要信仰上帝的例子。

    婴儿与洗澡:(基于以上三个案例)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的心智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即接受宗教信仰。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与“可知论”相对。一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百度百科

    第四部分:恩典(用神学解释现阶段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一、恩典

    健康的奇迹:有些人把偶然事件解释为运气使然,或者是纯粹的意外,或者是“他们的命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仅此而已。他们对这样的解释感到满意,也由此关闭了深入探究的大门。

    潜意识的奇迹: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潜意识几乎在一切方面都比意识更加睿智。

    好运的奇迹:“意外发现的有价值或令人喜爱的事物”是上天恩典的表现之一,这样的恩典是我们所有人都能触及的,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把握,有的人却让机会白白溜走。人人都有机会与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临时不懂得把握。

    恩典的定义:

      1、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2、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要么完全不为人知,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

      3、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

      4、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二、熵

    进化的奇迹:进化过程是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的,是由低向高的发展。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开始与结束:目前的科学还无法解释爱究竟来自于哪里。至少在目前,我们要么接受“充满爱的上帝”这个看似天真的假设,要么就只能面临信仰的真空。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承认上帝滋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也成长为跟他/她/它一样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懒惰。

    熵与原罪: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不管我们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炽热,智慧多么过人,只要深入反省,就会发现自身懒惰的一面,它是我们内心中熵的力量。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的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邪恶的问题:

      1、我相信邪恶是真实存在的,它并非原始宗教为解释某些不可知现象而凭空捏造的一种概念。

      2、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3、至少到目前人类进化的这一阶段,邪恶是不可避免的。

      4、熵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人性极恶的体现。

    三、意识

    意识的进化:自我了解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我们将精神世界的这一部分内容称为“意识”。获得新的真理和启示,其实是意识和潜意识达成一致,获得了共同的认识。神学思想: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而是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进而发展成神行的自我。

    力量的本质:世界上存在两种力量——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

      1、政治的力量,就是以公开或隐秘的方式,去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既存在于权力之中,也存在于金钱之中,然而,它并不属于拥有权力或者金钱的人。政治的力量和德行以及智慧无关,最愚蠢、最邪恶的人,也可能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2、心灵的力量则完全存在于人类心中,它和强迫、控制别人的力量没有关系。它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决定的力量,亦即意识的力量。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要洞悉世界的本质,认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我们就可能经受各种痛苦,而唯有经受痛苦,才能够最终走向真理。表现出心理疾病的症状,意味着患者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心灵非但没有得到成长,还处于严重的危机中。敢于为自己承担责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恩典的抗拒: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伴随恩典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感。接纳恩典,意味着我们要抗拒惰性,挺身而出,成为力量的使者和爱的代理人。许多人都惧怕为恢复健康而承担责任。

    迎接恩典降临: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

    心得:

    只读这本书的缩写版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只有认真的阅读该书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真正获得作者对你的帮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请自己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钟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z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