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现在教师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其中一条就是源于“害怕”。
许多老师害怕被家长投诉、被领导批评、被同事说闲话等等,所以也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认为只有管住孩子们,不让他们惹麻烦,让他们被驯服得像小免子一样才是“好老师”,其实这样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滑向不幸福的深渊,成为“表里不一”、拧巴无趣的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正是写在了我们痛点上的一本书,虽然国情不同、教育体系不同,但是雷夫老师却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成为幸福教师的示范,他用信任、智慧、勇气和时间消除“害怕”,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以持之以恒地耐心克制自己不要压制,不要错误地发火,而是带领孩子们穿越道德的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悅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虽然远隔重洋,我们会发现中美两国的家长和社会对于教育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家都时常焦虑于如何提升孩子的读写、算数、语言成绩,但是却时常忽视了教育最根本的环节:德育,德育不是板起脸来讲道理,而是身教重于言传,首先我们要自己想明白,采取合适的、高尚的、优雅的行为示范给孩子们看,然后永不放弃地对孩子们提出期望。
雷夫老师说: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在书中,雷夫老师总是满怀热忱与希望,想出了无数好办法教给学生们许多终身受益的东西,但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穿越道德六阶段的成功德育,而这种心灵教育也贯穿各个学科与孩子们的一生,甚至深深打动了大洋彼岸的我们,激励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做教育才叫“行善积德”。
要知道幸福与责任永远同行,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对学生和自己的人生负责,成为更幸福的老师,将幸福传递给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