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现象世界里选择自己的感觉

在现象世界里选择自己的感觉

作者: 沙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7:52 被阅读0次

    上课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事物的真实意义就在于物本身我们永远都无法保证A神经元刻画出来的东西等于B神经元刻画出来的东西,哪怕我们百分百确定我们所思所想的是同一个东西”。

    哲学家康德把人的知识分为现象界和物自身,把认识的能力分为理性,知性和感性。感性即感官能力,例如视,听,嗅,味,触等。知性是运用概念的一种能力,类似于智力。理性是一种把握无限的能力,例如自由,宇宙,灵魂,上帝,也是一种把握本体的智性。在康德看来,我们对现象世界的知识,包括整个自然的科学,主要都是依靠上述三种认识能力中的“知性”。

    具体来讲,人们的知识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是通过“先天综合判断”来进行的,这个“先天综合判断”包括两个过程,一是,通过感官把一个对象纳入到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形式中,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一种直觉对这个事物有个最初的印象,由此得到感性的认识。但由于人感官能力的不同,感性的认识就具有不确定性,感觉到的事物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要想获得确定的知识,就要有“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二个过程,也就是要把感性知识纳入到知性的范畴,也就是纳入到一些概念里面,例如,你和我听同一个声音,我听到的感觉叫做a,你听到的感觉叫做b,假设a和b都是钢琴的琴声,在有了琴声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有了对于a和b这两种声音的一个概念,否则我们无法描述它到底是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康德认为现象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自然世界,是靠感官与概念来进行认识的,也可以说成是由感性和知性来认识的。

    而这种对现象世界的认识和知识是把握不到物自身的,因为感观认识和知性的概念并没有进入到物本身当中。

    我很赞同康德哲学的观点,由于现象世界是由感观认识和一些概念去发现的,所以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如果感观认识的接收器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现象世界也就随之而变了。所以我们仅仅依靠概念和感观去描述我们所说的东西,尽管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确实是同一个东西,那也是不能确定的,因为我们没有进入物本身。

    那么既然现象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也有可能是别人的“缸中之脑”,我们又脱离不了我们的本质属性,那我们就可以借助科学与哲学来脱离所在世界的“魔爪”,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感觉。

    请辩以前的“你不懂幸福,所以不幸福”中就提到,幸福快乐的感觉可以通过大脑来营造,一是更换比较对象,二是跟自己比。不管我们是不是别人的“缸中之脑”,我们依然可以在现象世界中选择自己的感觉,选择让自己快乐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现象世界里选择自己的感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fc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