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弄懂书法的起源,什么时候产生的书法?从甲骨到楷书的成立。人们都是在寻找最佳的书写方式中不断的摸索总结。直到楷书成立,形成了现在快捷方便的书写方法,我们称为书法。
篆、隶只能称书。因为篆、隶没有形成书写法规,怎么写都行,像篆书的一笔可以绕很多个弯儿,隶书有时候多一笔少一笔都行,一个字有时候可以有1万多种写法。象福、寿等千奇百怪,实难认读。在看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说那个字写错了,其实不是错,是有那种写法。所以到了楷书。就不能乱写,必须按照法规写,多一点儿都是错的,笔画写的位置不对也是错的,比如像玉和玊这时才形成了书法。在唐代已经明文规定凡是不能流畅书写的字、添过、做作的字体都属美术或艺术字。
大图为100个寿字中的一部分,你学谁?
先弄清艺术的概念,艺术的定义是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技巧性,能自由地表达情感与意象的称之为艺术。
再从书法艺术这个层面来探讨,书法到了晋楷以王羲之为代表,把楷、行、草写到很高境界,人们对书写已能注入情感表达,自由书写,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及收藏性,至此自觉形成了书法艺术。简称书法。
书法就是具有高度美感、高协调性、易书写、不做作、识读性强的特性。且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篆、隶书有这些特性吗?况且篆、隶已经是淘汰的字体,学了只能起到展览、观赏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了篆、隶易养成软、绵的书写习惯。而楷书追求的是刚劲、遒丽的书风,基本上与篆、隶的笔法没关系。所以学书,以唐楷为上。
当然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顺带学一下他们的笔法和结构方面的搭配技巧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楷书是从他们演化而来。写好楷、行、草就已经是很难的事了。写好楷书,篆隶很容易写好。
清代因为受西方展览的盛行及社会动荡很多遗臣发起了复古书风,在楷书上提倡魏碑。但因摸不到门道,有造诣的人很少。所以清代至近代书风可以用萎靡、消极、杂乱、随性来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三人物,傅山、王铎、徐谓,字里边都充满了愤懑、消极、无奈的随性书写。极难产生晋、唐时的优雅风姿。包世臣、康有为提倡的魏碑及响应者都没一个写出魏碑的雄强和壮丽。更别提有唐代的正大气象。就像现在的手机,操作越简单、越薄越好。还能做回大砖头似的?说话你满嘴之乎者也,谁理你呀?穿衣也必须越简单,越方便为好,凤冠龙袍只能进展览厅。
而当今一些书家从秦汉瓦当、简帛遗墨、摩崖刻石、刑徒砖铭、穷乡墓志、敦煌写经等民间书中,发现了这些没有经过系统书写训练、尚未掌握书写的笔法技艺、甚至连字都不能写得周正的古代字迹,象看到新大陆似的,去学习去临摹。孩子学书法过程中写的字算书法吗?这些不算很高水平的书写算书法吗?当今书法认知有多欠缺?孙过庭书谱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下,结果可想而知。当今书坛用这种理论为自己丑书遮丑,忽悠了很多书法大众,字越写越不成形,越来越没有书法高度,最后到了连字都不是的地步。
书法复古是没意义的,书法只能向前发展。因为文字就是认识世界和交流的一个工具,书法是我们对这个工具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技艺的展示。以方便、快捷、好认、实用为主要性能。篆、隶书写得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评判标准。篆、隶只有文字研究价值及展览装饰价值。
穿树皮,着龙袍,只在舞台上表演用。篆、隶书只在碑额、展览上用,书法就是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写字。写的要快,要端正、要像古代书法大家一样有庙堂之气,有力度,有正气感。
你见过王羲之、欧颜、柳、赵的篆、隶书吗?是他们不会写吗?书法就是我们写好字的方法和规则、以实用性为主。失去实用性,你不如去欣赏绘画和艺术字。书法是高于艺术的艺术,不能把书法简单的艺术化。
当今写好简化字才是重要的。写出让人人能懂,人人能识,人人能写、人人都能欣赏的才是好书法。
书法取高不取低,楷行写好见功底。
草书虽逸难辨识,庙堂正气现真知。
2020.5.24 刘芳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