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经采访了一下同学冬冬,作为我给教育局写的内容的素材。一开始我只想聊几个话题,没想到她特别热情,和我说了4个小时。下午就开始整理,现在有些写太多导致没话说。
我和冬冬有些渊源。她既是我曾经坑爹小组作业的一员,也是一位热心的好人,在小组群里帮腔我说话。昨天我去面试会时候,看到有关于土木的项目,就详细问了下,给她带了一些信息。她看了后对我说:“你说的项目只给29岁以下的,而我已经超过了。”我但是有些愕然,因为我没想过她已经超过30岁了,之前视频时候还以为她比我还小,所以我还爹味的给了她一些建议。
当时我就在想29意味着什么呢?加拿大移民评分标准里,29岁后就开始减分。叶子说政府帮助和辅导新移民就业里,也限制29岁以上的人学习那些“难懂”的内容,比如excel。别人都说到了外国,比如加拿大这样的国度,没有人在乎你的年龄,没有人说你该在这个年龄做什么。现实摆在面前是,如果你不到29岁,公司招聘你,还能从政府那里拿到一些补贴,因为他们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就业了。
她说了很多关于她学习某些科目的细节,我一直在纠结究竟保留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人觉得有看头,不是空话,又不太过臃肿。
冬冬不像我是留学生移民的,所以和移民圈子牵绊更深,能讲出很多事。她讲了很多处于“谋生工作”,同时寻找职业工作机会的人。而这样沉沦到底薪、卑微,毫无出头之日的原因就是就职于华人公司。冬冬说,在加拿大最重要的就是工作经验。比如她刚来加拿大时,打电话给自称招人的餐厅,对方问她有没有工作经验,她直说没有,对方拒绝了她,让她在历练一下。靠某个人情关系,她终于在某个餐厅工作了一段,后来投简历给其他餐厅,其他几个餐厅表示即使她还没有辞职,一旦有机会也欢迎她。
我听了只想笑,餐厅这样在我眼里毫无技术,或者说稍微训练几天就可以上岗的活,到了加拿大也需要人脉和经验来获取岗位了。当然这些餐厅的话,我其实很懂他们的潜台词,或者没有说出口的话——因为条件恶劣,根本留不住人,所以需要一个能吃苦的人,接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恶劣条件和低工资。
我和她聊,我觉得华人公司的工作经验,反而是我找本地工作的阻碍,因为他们用着落后的流程,并让你误会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我大概之前也写过一些他们的不规范,枉顾法律。冬冬说她之前老板也是一个本地人建筑公司的工人,考了一个证书,就出来自己开公司了,一部分来自他的观察,他平时工作范围之外的部分就来自他的想象。
昨天我参加求职会时候,也站在会场的某个交流观察其他人,意识到即使求职者和参展公司即使都穿着日常的衣服,也能清楚分辨出他们的位置。求职者脸上带着焦虑,寻求非营利机构和公司的帮助;非营利机构带着救世主般的气定神闲。我去给非营利机构去说我愿意当志愿者记录下他们的事,也是一时起意,因为我想起之前我因找不到工作而焦虑时,每当碰到一个和我一样身处困境的人,都感觉到十分感激,因为“我不是孤单一人”。也许其他人也需要这样的时刻,给自己信心和安抚。
人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像我不小心深陷华人公司陷阱,比如没有本地经验,又比如公司调整构架而大幅度裁员。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不知道别人的经历,所以我打算记录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