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解】
1. 飒飒:象声词。《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唐王昌龄诗:“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2. 芙蓉:荷花的别名。唐王维《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3. 金蟾: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4. 玉虎:井上的辘轳。清纳兰性德词:“绿阴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
5. 贾氏:晋贾充属吏韩寿美姿容,贾充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贾女窃异香与寿,贾充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寿。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明张凤翼:“道我似贾女私窥,忍捐恩负主,应猜做偷香情绪。”
6. 韩掾:即韩寿。晋韩寿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以为司空掾。
7. 宓妃留枕:《洛神赋》:唐·李善注引《汉书音义》:“如淳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8. 春心:指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南朝梁元帝诗之一:“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简译:
芙蓉塘外传来隐隐的轻雷声,俄而伴随着飒飒的春风,便飘起了细雨。
少妇转动玉虎做的井轱辘,带动丝绳取些水回来,然后打开金蟾状的门锁,开始烧香。
想自己像晋朝的贾氏窥帘一样,爱上了像美少年韩寿一样的心上人,可是最终却嫁做他人妇。只能像宓妃那样,空留玉枕于有才的魏王曹植。
千万不要在万花争开的时候引动春心,因为那样的话,相思就会像这眼前这燃烧的香烛一样,一寸一寸地燃尽成灰呀。
脉络浅析:
这首无题诗,是以少妇的口吻写闺怨之情的,通过对少妇动作和心理的细节刻画,表达了少女的寂寞和相思之情。
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东风”和“轻雷”春季也,“芙蓉塘”说明是官富之家。“细雨”和“雷”烘托了相思和愁怨之情。
颔联使用了倒叙的修辞语法,先写少妇开门烧香,后写井台打水,实际顺序应该是先打水再去烧香。“金蟾”和“玉虎”再次暗示,这是官富之家。“啮锁”、和“汲井”,刻画少妇寂寞单调的生活。“烧香”则表示少妇心中有相期之事。
颈联承接上联的“烧香”而写,少妇为什么烧香,有什么牵念呢?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做答。一是“贾氏窥帘”,晋贾充属吏韩寿美姿容, 贾充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 贾女窃异香与寿 ,贾充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寿 。二是“宓妃留枕”,曹植一直想娶甄妃,可是果却被曹丕抢了先,但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后来,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赋《洛神赋》。这两个典故,一个是说贾氏爱上了美少年,一个是说宓妃错为人妇。用典非常贴切。
尾联回到现实,上句“春心”“春花”,扣回首联的上句“东风”。下句的“灰”呼应了颔联的“烧香”二字。把少妇的相思之心,比作燃烧后的香烬,真是入骨三分呀。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
整首诗使用了倒叙、比喻和典故等修辞语法,联联相承、前后呼应,刻画了一个官富人家寂寞哀怨的少妇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