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

作者: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20:09 被阅读0次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了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非常不高兴,觉得老师违背了自己每天标榜的原则和礼节。子路的性格是觉得老师不对,他也要当面指责的。孔子也很激动,“矢之曰”,“矢”,就是誓,指天发誓,赌咒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予”,就是余,我。“所”,假如。我如果做得不对,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

    可见孔子去见南子,也是被逼无奈,他自己也知道不该去,大家会有看法,说不清,所以指天发誓“天厌之!天厌之!”说了两遍。

    这里是说做人要灵活,既要坚持原则,但也不能不给人面子,特别是对地位特别高的人,如果不是特别要命的原则,孔子也可以妥协的。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好多都在,我们就开始继续讲课,先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

    昨天讲的是第27章。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说的是君子要广泛的学习,而且又能够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离经叛道。

    对应着《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也就是个人修养,这一块儿大家记得了吗?

    今天我们讲的是雍也篇的第28章。这一章说起来有点八卦,就是子见南子。

    南子其实我们以前也曾经讲过,说这个是卫灵公的如夫人就是妃子,不是正室夫人。卫灵公娶她的时候岁数已经比较大了。

    孔子到卫国去见了她,子路不悦,发生了一段故事,孔子难得的赌咒发誓,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我们先看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孔子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就很不高兴,觉得老师违背了自己每天标榜的原则和礼节。南子作风不好,你见她干嘛?

    因为子路他是孔子学生中比较偏向于军事的,比较直,比较莽,敢于说话,他觉得不对的就直接去当面质问老师。

    孔子本来应该不是很在乎的,但是受到质疑之下也很激动,就直接指天发誓,说我如果做的不对,就让上天厌弃我,天打五雷轰,就是惩罚我吧。

    总而言之啊,孔子很激动的发了一个誓,并且还重复了两遍。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见一个人吗?她淫乱是和公子朝也就是宋朝,我们讲过,那是她的事儿,跟孔子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见了一面就能发生点什么吗?再说,孔老夫子是什么人,子路不知道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史记》里的描述。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这句话的意思说,灵公有一个夫人叫南子,她派人告诉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也就是从国外来的有才德的人,凡是到我们卫国想与我家夫君结为兄弟的,一定要见见我寡小君,寡小君指的是南子啊,我也愿意相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就是孔子辞谢不答应,但南子又再次相邀,孔子一看不行,人家作为国君的夫人,见你属于召见了,已经不是平等的相见,你到人家的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没有办法,只好去见了,怎么见面的呢?没有太具体的描述。只是说孔子进了门儿,南子在屋里面中间隔了一块布,因为男女授受不亲,隔着一个帘子。

    孔子进门去拜见夫人,南子地位高,在帷幕中也是还礼,也是大礼,说实话对于孔子是非常尊重的。

    就听里边环配玉声璆然,就是里边叮叮当当的响,南子本身长得又漂亮又好打扮,一身的珠宝首饰。

    在实际里就是这么简单的描述,具体说了什么史书上没有写,我想无非就这些场面话,算是能认识一下。

    这个时候子路就责问孔子,孔子说:吾乡为弗见,见之答礼焉。就是说我不得已去见了,只是一个答谢礼罢了。她专门派人来请我,不去见也不好。子路在质问的时候,孔子就说出了刚才那番话: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里面大家要注意,就是孔子见人家是属于不得已而见之,这其实是一种礼节。如果说是在现在的话,你要到一个国家去拜访,去访问见国君夫人是必然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见夫人应该是见主夫人不是如夫人。比如说国家主席要出访,有人来拜访他,那肯定要拜访见一下他的夫人。

    当时南子,她属于如夫人,就不是正宫娘娘,属于当时把持朝政,卫灵公比较宠幸的夫人。

    再说你到一个国家去,你不和当权者搞好关系那是不行的,给你个小鞋穿。在卫灵公面前稍微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你孔子就呆不下去了,这是你立足的一个根本。

    所以孔子就去了,这个时候其实也就能够体现出人既要有原则,也要有灵活性。在那种情况下不得不去。你说你是君子,你到人家去,连人家的女主人都不见,你说得过去吗?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这次见面以后孔子算是在卫国呆下来了,也算是进入了圈子。

    过了一个多月,有一次,卫灵公和南子同车,宦官雍渠驾车出门,让孔子在后面第二辆车上,招摇过市。

    孔子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卫灵公夫妇只是把他当成门面人物来招摇,并不打算真正接受他的思想,更不会给他做事的权力。孔子因此发出一句话,也是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知道以自己目前这个情况,在卫国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因为卫灵公宠幸的是南子,而对真正的治理国家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就带着弟子们离开了。

    可是孔子周游列国十余年,在卫国呆的时间还是最长的,还是最接近权力的一次,没有想到以后颠沛流离了十几年,再也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了。

    这也是孔子的遗憾,也正是因为在各国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所以后来痛定思痛,才开始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培养后辈学生身上,才有了后来的万世师表的地位,这也叫什么?因祸得福。

    另外一个就是,人在世间,不管什么人,都要经历磨难。不能在朝廷上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做教育来教化万民,使文化传统传承下去,那也是功德一件。

    关于这一章孔子的发誓,南怀瑾先生,他是有不同见解的。

    他觉得以孔子老师的身份和地位,又因为当时只是见了一下南子而已,也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孔子这个发誓的意思,不是对子路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我和南子没有事儿,如果有事儿怎么样。

    而是说,你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所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不但人讨厌他,天也讨厌他!

    这种人不与他来往,但是南子只是年轻漂亮,名声不好而已,没有并没有做出什么恶事大坏事。

    这一块如果说要是追究起来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虽然卫灵公相对来讲,不算属于有作为的人,但是他当政的时候卫国是属于比较不错的。

    比如说他有贤人蘧伯玉,也算是圣贤之一吧!当时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段时间讲了凡四训的时候,就专门提过蘧伯玉。

    说蘧伯玉这个人,特别善于反思,特别善于反省。如果说曾子是一日三省吾身的话,那蘧伯玉是每天他都会觉得今日事而昨日非。他50岁的时候觉得前49岁好多东西都错了,所以时时在改进自己,而孔子在卫国得到了蘧伯玉的多方照顾。

    那卫灵公当时底下有几个权臣,一个是祝鮀一个是孔叔圉,一个就是蘧伯玉,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当一面的才能,所以卫国在当时是相当不错的。

    最起码他们还对孔子感兴趣,因为孔子当时之所以去卫国,是因为他被人设计陷害了。在鲁国的时候被齐国设的美人计,迷惑了鲁定公,鲁定公就不用孔子了,孔子这才出走的。

    出走第一站奔赴的就是卫国。当时鲁定公给孔子的俸禄是6万斗年俸,卫国听说了以后也照这个薪酬给他,说实话是对待孔子不薄的。

    所以说这种情况,大家也要心里有个数。还有一个,这里面大家要注意的就是,因为中国过去特别讲究名声,像子见南子就比较容易被别人说闲话,传流言,传是非,本来只是普通的见一面,但是要通过加油添醋的描写,就可能引出许多八卦来。

    这个时候,孔子也不得不出来澄清,因为三人成虎,积毁销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三人成虎的故事。

    大体的意思就是:一个国君要派一个大臣出去外面做官,他就不愿意。国君就问他为什么呀?

    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说如果有一个人在闹市中说有虎,你信不信?当然不信啦!

    如果第二个人也来告诉你有虎,你信不信?他说我有点怀疑。

    那如果有三个人来告诉你要是有虎呢?那我信。大家都说,那还能假了吗?

    就是一个人说我可能无所谓,两个人不相信,两个人你会怀疑,三个人就信了。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

    我在外面如果有人说我坏话,很快你就会相信,我怎么去呆啊?最后国君听了以后就告诉他,没问题,你放心,我对你全力支持,他这才出去做官。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也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少与有是非的人接触,以免传出对自己不利的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名声。

    但事实上情况又特殊,国君的如夫人指名道姓要见你,你不见也不行。

    大家还记得以前曾经讲过一章吗?

    仪封人请见,门人不许。

    这个仪封人就说了,凡是到我这个地方来的有德之人,没有我不见的,门人没办法,只好去见。你到我的地盘儿了,我要见见,你能不让我见吗?这也是一个意思,要懂得权变。

    好啦,时间也差不多了。

    今天讲的这一章,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因此赌咒发誓,说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好好的去琢磨琢磨体会体会,从这里面我们能够有什么样的新知。

    有什么样的感受不妨积极回馈一下好吗?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到底什么是中庸?关于这个我也多次讲过,明天我们再具体来解说。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y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