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是清末山西首富乔致庸主持修建的家宅,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有313间房屋,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院内处处是精美的雕刻。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名扬三晋,誉满天下。
中国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乔家大院拍摄的。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乔家大院的缔造者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家族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有人说,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乔致庸晚年时甚至给北洋水师捐过一艘军舰。而乔家的崛起和兴盛,与乔致庸的治家方式密不可分。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01 | 勤俭持家
乔家大院内宅的门上有乔致庸亲书的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
前半句是说,乔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来获取名利,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节俭珍惜不是因为怕浪费钱,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
乔致庸知道,乔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子孙若是懒惰散漫、挥霍无度,败亡也只在朝夕之间。
他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
因此乔家大院里,各个院子每年的开支都有限额,而且由当家人统一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败家子的出现。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
在“报本堂”有乔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边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来警示子孙,自己的先辈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过了几天富贵的日子,就忘了本。
子孙一旦浪费粮食,都要被命令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才会放他们离去。
也正是这样,乔家虽然富可敌国,却没有因为财富产生“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无论是本县的居民还是往来的客商,对乔家都是赞誉有加,乔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02 | 和顺齐家
李鸿章曾经赐予乔家这样一幅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意思是说,子孙贤德,兄弟和睦,才能家族兴旺。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
而乔家“和为贵”的家风,与乔致庸也是密不可分。
乔致庸治家的规矩很严。其家规有六条: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这些家规既可以杜绝祸起萧墙,又能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障。
乔致庸的堂号叫“在中堂”,中的意思就是“执两用中”,意思是不偏不倚,讲究和谐平衡,促进和为贵的家风。
整个乔家有几十个堂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几乎没有发生过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妯娌交恶的事情。
我们常说“一个屋檐下,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家大业大,人事复杂,怎么可能事事周到,没有一点摩擦。但是大家都讲求一个“和”字,凡事能退就退一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家族兴旺。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03 | 诗书兴家
乔致庸一生嗜好读书,案头常摆有《大学》《中庸》《史记》等书,每天按时起居,按时读书,数十年如一日,许多书要数十次上百次地阅读,对书中好的段落还要用红笔勾画出来。
其实,乔致庸在经商之前,已经考中秀才,准备考举人,但是因为当时家族生意存在巨大危机,不得不弃文从商。而他在商业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他本人饱读诗书,底蕴深厚,有很大的关系。
乔致庸用儒术来指导自己的商业经营,以“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经商原则,在十数年里,使得祖业在包头的商号获利倍增,并且大规模扩张,建立了很多商号,使得乔家迅速成长为山西最富有的商人。
而在乔家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乔致庸急流勇退,迅速放权,让后辈经营,自己则在家广购图书,教导孩子。
乔家花费重金设立私塾,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论亲疏,一律上学读书。乔家对任教的老师十分敬重,每位老师都配书童伺候,伙食与主人相同,还让老师坐上席。老师回家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等老师上车以后才能返回。
正是因为乔家重视教育,乔家的后辈人人都能识文断字,待人接物也是谦和有礼。直到今天,乔家虽然已经不再经商,但是家族七十余人,从未有过作奸犯科的记录,良好的教养传承至今。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04 | 忠厚传家
乔致庸曾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他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为帮助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傍晚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或者家境困难过不了年的,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以得到救济。
乔家的佣人有的不知检点小偷小摸被抓住的时候,乔致庸也极为宽容,他说:他总是凄惶得不行才偷呢,再说,在中堂的东西可多呢,丢上一两件也不觉少,由他的吧!”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来,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山西总督滥杀无辜,在太原逃出了七个修女,乔致庸冒了很大的风险,把他们藏在自己家的银库里,然后用粮车做掩护,把人运了出去。
这七个修女是意大利人,意大利政府为了表彰乔致庸的行为,特地授予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
在后来日军侵华的战争中,日本人看到乔家门口挂着盟友的意大利旗,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山西的其他大户,基本都被劫掠一空。
俗话说,忠厚传家久,只有把厚道的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
勤俭持家,和顺齐家,诗书兴家,忠厚传家。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世。从一介儒生到晋商翘楚,一生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个朝代,乔致庸的人生浓缩着山西商人的传奇。
他留下了一个巍峨精美的乔家大院,这是后人的物质遗产,而那些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则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它们和乔家大院一道,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不褪色,穿越百年时光,成为垂范后世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