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绝佳体验》这本书。书的内容围绕“迪士尼是如何打造绝佳体验的。”
看完这本书后,对于每次的服务,我都用心去感受它的良好体验(绝佳体验)之处、可改进之处,
不良体验之处等等。让我知道,服务的体验好与否,关键在于最初的体验和最终体验。也就是第一感觉和峰终体验。
以往的春游活动由公司统一组织。由组织部门统一安排出行、吃饭、游玩等细节问题。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很难想象从0到1策划、筹备一次活动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心思。
今年,老板一改以往的规定。按部门为单位,要求部门之间自行策划活动。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老板的一片用心,锻炼同事之间的组织、策划、沟通、协调等能力。也算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成长机会。
本次活动,我们一行12余人,在淇澳岛淇澳村租了一栋别墅,以自行烧烤为主要活动项目。从购买食材、准备各种物料、到联系、确认房子事宜,从中也深深体会到组织活动的不容易。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这次活动的收获。
一、提前做事,别太犹豫
部门活动存在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个人喜好不同,且存在一定年龄上的悬殊,每个人对活动的“需求”就不一样。比如:年轻一辈,喜欢以惊险刺激,或者游乐玩耍为主。而年长一辈,比较侧重于山水风景,偏休闲娱乐型。这就给部门活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但,难道有这些难题,就不组织活动了吗?
No,既然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那是不是可考虑满足部分人或者有共同爱好者的需求就可行呢?毕竟活动的初心是为了放松、顺便一同感受工作之外的乐趣。
原计划定于5月25日下午举行活动,在这之前也寻找了相关房子,咨询了一些相关事宜。鉴于部门活动需要考虑每个人的意愿,所以拖后了2天才决定此活动的行程。但,这个时候收到的通知是原计划的房子已被预定,只能改期。一个小小的改期事情,造成的后果是:需要通知每位计划参与活动的同事,个别人改期后就不方便参与活动(人员的减少)等。
总结:给予太多选择未必是好事。大多数人在决定做一件事时,通常都是跟随身边走得近的人而做出的选择。与其给予多个选择,不如把一个选择尽量做好、做足、做全面,让每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被关注、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
这个总结,应用于工作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0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打好工作基础,有预防性心理;
02、不要有畏难心理。犹豫不决导致畏难情绪,影响做事效率、做事质量等;
03、很多事情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能在做中完善。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就永远只能是“理想主义者。”
二、分工做事,才能快速做好事
这次的活动,以自行采购烧烤食材为主,并进行了分工协作。
烧烤前,需要洗菜、摘菜、串菜,洗各种盛装工具、刀、串肉叉子、菜板等等各种准备工作。
有些善于做洗洗刷刷工作的同事就忙着清洗一些工具;有些同事善于布置现场的,就一边把需要用的桌子、烧烤炉架起备用;有些同事不常做家务,就做一些简单但是又能真正体会乐趣的事情:比如备一些调料、准备一些要用的碗筷等等。
每个人都在为晚上的烧烤活动出一份力,看着热闹的场面。不禁感慨:虽然日常中,作为同事忙于工作,但还是缺少真正一起分工协作、一起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既能让大家开心地参与、也能在参与中体验、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乐趣和生活常识。
以下图片是烧烤活动前、烧烤时的一些缩影。
三、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你所处的社会团体
这次的轰趴别墅是由一家专业的公寓管理公司作为第三方与我们交易。
第一次与卖家沟通,真切地感受到卖家的真诚。首先他介绍了别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体验娱乐项目,介绍了房子的优点、一般住、玩的物品等等。总结为一句话:所有住、玩等体验的东西应有尽有,房子的管理者也多方位考虑到了游客的各项需求。
比如:备足了所有人洗澡穿得拖鞋、比如烧烤炉子备足了烧烤木炭、比如准备了驱蚊的用品、比如帮忙把烧烤炉生火、所有烧烤、做菜的工具一应俱全等等细节,全做到了超乎体验。
让游客不会因为这些硬性需求产生不好体验。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良好的服务意识。
设想一下:如果一家服务型企业,不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位,并努力为客户创造超值体验为第一性目的;最终,客户将离你渐行渐远,最终而失去。
第二天退房前,按原先规定是需要将房子所有用过的东西归位、地面清扫干净,如若不然,将会产生一定的清洁费用。
这个时候,我们达成一致目标:分工协作将地面和所有用过的东西清洗干净归位,检查所有空调、电视、煤气等等是否已安全关闭。
真正做到,个人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着自我本身,更代表着所在公司的荣誉和品牌。
四、写在最后
组织策划活动本身也是一项锻炼人综合能力的工作。
它锻炼人的沟通协作能力、锻炼全局意识、锻炼集体意识、锻炼组织策划等等各方面能力。
它虽然与工作本身不能直接挂钩,但,它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对生活、对各项事务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