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帮带娃,有喜有忧。好几位家长曾向我咨询、吐槽过老人帮带娃的烦恼。
窃认为,老人帮忙带娃,最大的困难就是与我们观念不同。
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父母变得更爱学习,而老人的育儿经验放在当今社会难免有所脱节。观念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养的观念不同
现在的父母更讲究科学养、照书养,更加注重孩子的卫生,跟老人的常见分歧比如:
孩子发烧了,要不要马上吃退烧药?
食物掉地上了,还能不能捡起来再吃?
饭前一定要洗手吗?
一些老人的常见口头禅是:你就是这么养大的,也没见比别人差哪儿去。
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要不要马上去医院;孩子发烧了要不要马上吃退烧药?很多妈妈会在这方面面临来自老人的精神压力。
2 教的观念不同
要么隔代亲,惯——能塞一口是一口,追在屁股后面喂;放任孩子看动画片,相信这是很多年轻父母的烦恼;孩子摔地上了,拍打地面:让你摔俺大宝贝儿!孩子在专注玩耍的时候,不停地喂水、喂吃的……
要么信奉“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严。
当然,以上这些,不仅老人有,父母也会有,在这里只是列举了观念不同的典型方面。
其实,不同很正常。毕竟时代在变,立场不同,视角不一样。
对于以上观念不同的现象,我们常常有两种反应:
1 隐忍;
虽然不悦,但担心伤和气,所以憋着不说,沟通不畅;
2 急于纠正。
我们刚刚说了,不同很正常。但是,我们认为不同不正常!
这样难免家庭氛围紧张,甚至会引发冲突:
1 大人苦恼
父母会抱怨:说了好几次怎么记不住;还不如自己带轻松……
老人也会觉得委屈:帮你带孩子,你还各种嫌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知尊重为何物!
2 在这种常常出现分歧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感到困惑,甚至会操纵大人。
一天晚上,在厨房,爸爸跟小卓本来商量好了,吃一块化了的冰糖,紧接着吃药。
后来,我进去拿东西,小卓见我来了,又改变主意说只吃冰糖不吃药。幸好我没掺和,拿完东西赶紧出来,卓哥还是按跟爸爸商量好的进行。
老人帮带娃,引发家庭矛盾,根源在于:我们坚信对方错自己对。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一定是对的,老人就一定是错的吗?
不一定。
还有,事情就一定是非黑即白、不是你对就是我错吗?
不一定。在黑白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这个中间地带,蕴含着合作、尊重!
那么,跟老人一起养娃,我们该怎么做呢?
关于老人帮带娃,先说理念方面。
1 由“不得不”变为“我选择”,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我们可以选择让老人帮忙带,也可以选择不让老人帮忙带。
有的人说:我要上班,没得选。错,你是在上班与带孩子之间选择了上班。
有的人选择上班,是为了跟老公一起分担经济压力;有的人选择上班,是为了有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选择上班,这里面肯定是有我们的理由的。所以让老人带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不得不的事情,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认为问题在别人,基本问题无解,因为我们不可能改变任何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是老公或孩子。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拿回生活的主动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 尊重,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老人、孩子同样都需要被尊重。我们和老人是合作关系,是伙伴,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尊重,需要我们求同存异。这种互相尊重、积极合作的氛围,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很多家庭矛盾的背后,我看到了对不同的不接纳。其实,不同才是正常的,完全一样才是不现实的。
而且,之所以要尊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好百好。什么意思呢?
人还没有灵活到随机应变分别使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跟老人真正建立了平等关系,那么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这种真正平等的关系。
3 存在即价值。
阿德勒提倡“存在即价值”,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帮大家理解:
如果一位老人即将离我们而去,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再希望他做什么,而是他只要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心愿。
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以“行为标准”而不是“存在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家人。这种对家人的爱是有条件的,其实,这不是爱,是交易。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更能让孩子体会到,我是特别的存在,我被无条件的爱着,这对孩子一生的自我价值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会成为孩子温暖回忆的一部分。
总之,每位家庭成员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不一样的。老人有老人的思维方式与视角,多去理解,多倾听,或许会有惊喜与感动。我们心怀感恩,孩子就会体验到更多积极的东西。
当我们对老人的存在本身表示喜悦、感谢时,在这种柔软的心态下,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孩子的可爱、老公的体贴、老人的辛苦。
关于老人帮带娃,再说说行为方面。
1 决定自己怎么做。
曾经有一位书友分享过她家的精彩案例。
有一次宝宝摔倒,奶奶使劲拍打地面:让你摔我宝贝孙子!
书友看在眼里,蹲下来,搂抱着孩子,语重心长地说:宝贝,奶奶是因为爱你,所以才会说是地面摔了你,那么,你认为是怎么摔倒的呢?
孩子当然说是自己摔的,关键是,她的婆婆再也没有拍过地面或桌子。
当时大家直呼她为高情商儿媳妇,让老人自动站在自己身后帮忙教育孩子。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父母给孩子的影响最大;老人引导不对,自己示范对的;老人的“不恰当行为”,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爷爷奶奶那份独一无二的爱。
2 充分沟通与宽容
为了预防冲突的发生,要提前向老人明确,哪些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大事协商,小事睁只眼闭只眼。
比如我们家不允许出现脏话。即便是老家的口头禅,因为听起来不太文明,也是不可以的。这一点在我们家执行得特别好。
当我们以尊重的姿态跟老人沟通时,他们往往是愿意配合的。
即便是沟通好了,也有做不到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宽容。严格要求老人按我们的要求来,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都不可能全部执行自己的想法不是?
3 关注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关注点由“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就会发现方法有很多。
老人记忆差,可以适当提醒。比如,老人包饺子喜欢放姜,孩子不爱吃姜,怎么办?可以在厨房贴个纸条。
老人体力差一些,就找一些神器。比如,孩子学步期间,准备学步神器,来减轻老人腰的压力。
有一天早晨,小卓奶奶在扫地,小卓非要参与,他俩略有争执。我就直接在网上买了扫地迷你三件套。这样大人干活和小孩探索玩耍两不耽误。
我们要知道,责备老人哪里做得不合适是没有用的,我们应先反思下自己能不能提出改善方法。这样有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
最后,实在接受不了差异,自己带喽,或者请保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能只享用好的一面而把坏的一面拒之门外。
结语
有了孩子,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出来了,很挑战我们。这个时候也是修炼我们、看清自己的好时机。
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是: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行为,是否继续由老人帮忙带;不可或很难改变的事情是:老人的思想。
所以,怎么做一目了然。
没有人天生就是好妈妈、好爸爸、好儿媳、好儿子,但我们一直走在成为这类人的路上。
书籍参考:《被讨厌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