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具有五大属性,分别是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持续性和可控性。其中,突发性和破坏性是最显著特征。灾害事故一旦发生,迅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各种声音层出不穷,也给相关部门的舆论处置和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突发灾害事故舆论引导工作,到底有没有什么一般性的原则和指导方法呢?
两大指导原则
1.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突发灾难事故发生后,一切舆论引导的工作开展均需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原则,既要保证信息的充分公开透明,保障公众知情权,严防虚假消息、谣言的传播,又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遵循“人之常情”,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防止过度宣传、做秀行为出现。
2.主动抢占舆论高地,争取舆论大多数
重大突发事故后,应谨记“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一定时候说不如第一时间说;尽快说不如抢先说”,主动把握舆论话语权,占领舆论高地。应充分发挥各大媒体平台的优势,全面梳理各种声音,甄选其中理性诉求和中肯批评予以回应或采纳,争取主流舆论支持,营造舆论“同频和声”,挤压不实消息负面声音传播空间。
六个一般性工作方法
1.适当管理信息源头,保证灾难报道权威性
基于我国国情及舆论生态,在灾难的现场报道信源方面进行媒体管理十分必要,但也应注意此类报道的短板,积极避免:即容易单维度同质化报道,出现“聚焦救援,抗灾救灾不见灾”现象,危及政府的公信力。
2.把握舆论的链式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事发初期,应尽快、持续性公布客观权威消息,密切注意不实消息、扩大化解读的观点出现;救援黄金期,需及时回应调查过程,挖掘、集纳网民自发正能量观点言论,加大推送力度;随后,舆论开始挖掘灾害发生原因,问责相关责任人,应及时给事故定性,推出解释性观点;最终进入对灾难事故的反思阶段,舆论希冀看到管理者采取的善后弥补性举措,举一反三以防灾难重演。
3.媒体联动整合传播,形成舆论引导合力
积极整合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意见领袖三大力量,推动报网互动、台网互动,推送有分量、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的报道、网言网语,放大主流声音,形成舆论引导合力。同时,多关注网上声音解答,将传统发布的集纳式释疑解惑与“微释疑”相结合,引导舆论就争议话题快速达成共识。
4.灵活穿插正能量事迹,凝聚社会精神力量
在时机选择上,可在事故前期挖掘素材,予以事实报道,中后期予以大力推送,灵活穿插于信息流;在数量上,应“贵精而不贵多”;在关注角度上可选择“以小见大”,可凝聚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素材。
5.树立灾难报道专业责任意识,妥善处理现场惨烈画面
要积极引导媒体理性专业报道,远离煽情,尊重死者,对血腥刺激画面处理后播放,要照顾家属情绪,防止二次伤害。
6.谨慎择机如实报道英雄人物,防止宣传过度引发网民反感
灾难事故肇始及救援阶段,灾情成为网络最热话题,在“生命第一”的使命下,不宜急于生硬的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否则易让民众产生逆反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