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出走
《朝花夕拾》阅读感悟之一
“好。那么,走罢!”
《琐记》中五个字,三个标点,展示的却是鲁迅复杂的内心世界。
“好”是一种决绝,句号表示一个结束。对过去生活的一个终结。鲁迅想要彻底地脱离这样一种生活。一种是S城以衍太太为代表的病态生活,这让鲁迅压抑痛苦。最可怕的是鲁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己也快变得一样。因为“父亲故去之后……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聊的也是生活的窘迫。父亲故去后,生活变得窘迫起来,按理说读书人不该用不义手段取得钱财,但是鲁迅竟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卡大厨,细细地寻一寻。”这于鲁迅来说,太可怕了,贫穷差点要改变他的心性了。
“流言”让鲁迅“如掉在冷水里”。这冷箭是衍太太放出来的,给鲁迅带来了一生的心理阴影。以至于鲁迅一生最恨流言。在同年四月所做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就是说“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想必11月在写《琐记》回忆自己出路时对流言如此痛恨,有受三•一八惨案中那些“流言家”的影响。过去的鲁迅只能选择沉默,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思索。“那么”是一个短暂的停顿,似乎看到的事鲁迅的彷徨,鲁迅的思考。为什么“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因为觉得内心惭愧,有何可惭愧,明明没有做错误的事。但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一样之处就是在这里,没有犯错,却也觉得惭愧。这是一种羞耻心,是自我的一点觉醒,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一个“大鲁迅”就在这样的人生变故和经历中思索着,成长着。
“走罢!”一个感叹号体现的是内心的坚决。是一定不能这样沉默下去的,要爆发,要改变,要寻出路去。虽然并不知道前路在何处,但这一份勇气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如果鲁迅的父亲不病故,鲁迅不经历不看到这么多的人情世故,是不是也就没有后来的“大鲁迅”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寻找自己来时的路,对于我们后人而言,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不是与陈西滢等人的骂战,而是一个伟人之所以成为伟大,影响他的人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