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无味的科普文又来了,今天聊聊创伤弧菌感染,在搜狗输入法键入“chuangshanghujun”,跳出来的第一个词条是“床上胡军”,可见纵然是再要命的东西,也不如戏子惹人关注,而我正有写一些科普文的必要了。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简称VV)有几个生理特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二:一个就是嗜盐性,所以它只生活在海洋和咸水湖,生活在沙漠里的人就不必担心,有人说中国大陆是文化沙漠,但是此沙漠非彼沙漠。另一个是季节性,绝大部分的VV会在4-11月出现,就像大冬天不会有荷花,大热天不会有腊梅,这两点认识对于我们接下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有帮助的。
VV的流行病学,地区和季节就不再啰嗦了,感染途径是生吃海鲜和接触海水,如果你没有见过大海,或者像笔者这样,海鲜只吃过海带和紫菜的,大可不必操这份心。经常有机会吃刺身的反而要当心了,易感人群一大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里就提一个肝病患者。VV潜伏期很短,大部分在24-48h,过了潜伏期,离死期也就不远了,平均死亡期限是4.3天,大部分在48小时内死亡,死亡率是56%-66.7%,这个死亡率比重症的SARS和COVID-19高一些。古语有云:拼死吃河豚。对于肝病患者而言,生吃海鲜又何尝不是如此?
了解流行病学,最终是为诊断来服务,VV感染的临床表现有三个,原发性败血症、创伤感染和急性肠胃炎,如果表现为急性肠胃炎,那么算是捡回一条命,只可惜根据宝岛长庚医院的18例报道显示,14例是败血症4例是创伤感染,外国人Hlady则认为急性肠胃炎占了51%,看来外国非但月亮更圆,就连VV也仿佛信奉了上帝,略显仁慈一些。
临床表现是全身不爽,比较具有特征性的是下肢的红斑、肿胀、瘀斑和大疱性皮肤损害,从足背和小腿部开始,向近心端蔓延。另外一个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在24-48内出现MODS(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臭名昭著的HIV,狂犬病毒,SARS也没有像它这样咄咄逼人呀?那么为何我们VV感染会这么凶险,这就要从它的发病机理说起了。
发病机理是写科普文最令人崩溃的章节,它比较抽象,充斥着拗口的专业术语,我不喜欢说,读者也不喜欢听,但是如果不把机理阐述清楚,那么我们正规大夫和江湖郎中又有什么分别呢?VV的荚膜多糖(CPS)相当它的盔甲,当VV进入体内之后,CPS可以令它逃避机体免疫细胞和补体的吞噬,而铁离子相当于VV能量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病理学专家认为VV分泌的金属蛋白酶和溶细胞素是它的两大杀器,金属蛋白酶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破坏蛋白酶-蛋白酶抑制物动态平衡,抑制免疫反应导致败血症,而溶细胞素引起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阻滞中性粒细胞,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导致急性肺损伤,引起细胞坏死。可是有分子生物学者构建了VV金属蛋白酶和溶细胞素缺失的突变体,发现VV突变体的毒力并没有减弱,现在两伙人还在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现在相对比较意见一致的是TNF-α的水平和GGT水平的升高与死亡率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自从1970年Ronald报道首例VV,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VV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中医搭搭脉,看看舌苔两分钟的事情,在西医看来竟是那么任重道远。
最后就是要来讲讲治疗,首先“早期”强有力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可以降低V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的,但是一个平均死亡时间4.3天的暴病,你告诉我什么才叫做“早期”?得病了还不许我在家忍受一天?熬不住了去医院,皮肤科医生还不得和下肢蜂窝织炎、下肢血栓,糖尿病足以及大疱性皮肤病鉴别诊断一番,这样两天消磨掉了,第三天MODS来了,我总不能还认为它是那个“早期”吧?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难,最重要的是寻求一个关键性的指标来判断预后,例如CPK它不是一个早期诊断指标,却是一个肌肉坏死,病变严重的关键性指标,将CPK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提高VV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早期患者明明足量抗生素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搞定,你把人家下肢给治没了,又或者明明预后不良你保守治疗,结果把人家性命给治没了,这些都会成为家属围殴你的正当理由,所以作为一名胆小怕事的小医生,我始终认为VV感染,预后判断最关键,只是预后指标光有CPK还是远远不够的,去发现更早期,更特异,更显而易见的指标,这又是另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