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学了,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的服务,今天继续
最开始我们每次的服务都会有不同的互动交流方式(工作方式)
也就是跟不同来访者产生不一样的关系。想想自己每次和陌生人的沟通和互动状态,很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那该如何应对呢?
[能看见来访者和你的关系,看出关系的特点]
这是心理咨询起步的地方,那么具体如何做呢?这里有一种方法:在肩膀上放一个小矮人。
[假想你肩膀上坐着一个人,随时在观察你和对面的人互动的过程。对面的人在说什么,做什么?说完之后你又在说什么,做什么?]
是在咨询的时候想象出来的一个存在,有的人称其为:第三只眼
这里的在肩上放个小人,不在咨询中也可以尝试和实践,譬如我现在写下这段文字,脑子里面除了学的专业知识,还有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自己的一些经历。
肩上的小人在理性客观的关注着一切,接着就是关注的重点:关系的状态
如刚才的一个经历,一人抱怨说:最近太累了,我想去休假
我就试着支持性的聊,本月还有没有休息,知道休息信息后
建议其连休然后去散心。这个沟通过程,就用到了第三只眼,就表面上看起来她说的是想去度假,但用上第三只眼,加上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她想表达的是约人去散心休假
先要学会用小矮人的眼睛看到关系的影响,你才能在不同的关系下解决不同的问题。
把它分成两步:
第一步叫做“游离于互动之外”,也就是跳出来;
第二步叫做“观察发生的一切”,也就是知道去看什么。
第一步跳出来就是要走出平日和人互动的习惯,这里举的例子是这样的,来访者刚见到咨询师就礼貌性的说了一句:你好,如果你是咨询师,该怎么跳出问好环节呢?
咨询师是这样打破的反问道:“你说您好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再一轮互动,咨询师问:“你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表达礼貌,这让你想起了什么?”
很快咨询就进入了状态,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想想我们每次结识一位陌生人是不是如此的呢?那么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的问好,这些会让我们想起什么,或者什么让我们用这样的模式和人打交道…
就我们要学会从设定的或者固有的念头里跳出来,肩上的小矮人在问好的同时,看到一个彬彬有礼的互动,还有这背后的一些关联记忆等
譬如当咨询师问我说你好的时候,脑子里面有时会闪现一些父母的接人待物,还有职场上社会上看到的一些人的互动,也就是这个行为模仿他人而来…
现在对跳出固有观念走了一点认识,多练习,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本身,接着就是知道要在咨询过程中知道去看什么
就如和人聊天问:你和父母关系如何?很多人都喜欢性的回答:很好的或他们都很爱我
听起来是不是很空泛和抽象呢
换做是你,你会如何回答呢?那么在肩上小矮人的协助下,我们会看到的是父亲常在睡醒后看看你住屋子的窗户是否还亮着,担心你熬夜看书工作…
我们说的关系就要去看这些具体的动作和事件(真实发生的)
我们能描述越来越具体清晰的词汇或概念等,什么是对你好,什么是很爱你就变得直观了。
这一点很重要,是咨询中达成更多共识,促成改变的一些基础
提前透露一下小矮人的一些应用场景
一、看对方(来访者)做了些什么?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什么打动了他,什么他回避了…
二、看对比,看差异,同样的场景,对方和别人有哪些不同,哪些行为是变的,哪些是不变的
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咨询师在冬天遇到一穿得少的学生,冻得瑟瑟发抖,提示过后依然没变化,后来督导老师发现咨询师对这位学生格外照顾,之后就从这个点切入,咨询得以突破
三、除了看对方,还要看自己,咨询中做了什么,对来访者有别于其他来访者的特别反应
这样的场景非常常见的,譬如前段时间的招聘,其写了一同事作为推荐人,还是我老乡,我第一时间倾向于录用,面试完后反思复盘时排除这些影响才决定拒绝了
附:小矮人有时候就如智囊团一般,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判断严重依赖直觉和第一反应,但关于长周期的事或者很多重要的事儿都需要理性作为基础,一些辅助的工具方法作为依据进行判断和选择,那就需要小矮人出马了,很多大佬都会有这类“能力”,最基础的是这样的,如果是某某人,他会如何选择判断呢?还有更高级的,选了很多榜样和大佬作为智囊团,一个个的咨询,最后得出自己的选择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