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是我听过的最哀婉的笛曲,没有之一。全曲如泣如诉,长歌当哭,直教人潸然泪下。曲仿中国民间哭灵风格,低处沉郁凝噎,胸中憋闷,几欲气绝。高处凄然厉然,刺痛人心,五脏六腑似在滴血。主题旋律回环反复,似一声声深情呼唤,令人不忍卒听。平缓处似追忆绵绵,逝者往事历历在目,音容笑貌无不宛然。最妙的是曲子并未停留于哀伤痛楚不可自拔,而是于无边暗影中显出一线光明。全曲以临近末尾一节似《梁祝》之“化蝶”之韵结束,于哀思之余,幻想逝者已羽化登仙,翩翩飞舞于繁花似锦的美丽天国,那里没有病痛,没有伤悲,没有烦恼,只有无尽的温暖,只有永恒的愉悦。
议曰:五音之属,无非强弱长短高低而已,竟如此摄人心魄,实在令人称奇!音乐之道,原不必过于追求恢宏博大的架构华丽繁复的曲调,能够于细微处触动人心,即便是简单质朴的小品,亦可称佳作。
本人至今连简谱也不曾识得,一直引以为憾。不过细细想来,不识谱未必全是坏事。音乐毕竟是听觉艺术,不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更加虚无缥缈。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跳跃的非逻辑思维,理性认识太多有时反而成为欣赏理解艺术的障碍。正如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识谱也许反而有助于破除理障,让我们带着一种更加纯粹的直觉去欣赏音乐。欣赏音乐,不需要多高深的理论修养,带上你专注倾听的耳朵和一颗打开的心,足矣。
音乐是需要听众的,所以自古就有“知音难觅”的感叹。本人既然不识123,也做不了俞伯牙,索性安安心心做一名乌合之听众吧。伯牙常在,子期邈邈,众生芸芸,知音难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