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小品散文哲思
说缺爱的时候,到底缺少了什么?

说缺爱的时候,到底缺少了什么?

作者: 心理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0-10-27 06:47 被阅读0次

文/赵婉钦

六旬大妈宁可跟老伴离婚也要去见心目中的男神假靳东。她从一个年轻的姑娘开始,就憧憬着嫁给爱情,结婚了,生孩子了,孩子长大又离家了,辛辛苦苦一辈子了,耗尽了自己,不缺钱了,不用操劳了,对得起身边所有人,唯独愧对自己,缺爱的一生,沦落到被骗子套路,过得如此孤独和悲凉,让人叹息不已。

有人说,大妈鬼迷了心窍,难道她老伴陪她一起经风历雨,共同抚养孩子,共同度过一道又一道生活的难关,两个人共同努力赚钱养家,这不是爱吗?!

对不起,真的不是!

那是活着,是婚姻中必须要承担的养育后代、发展家庭经济的责任。爱什么时候被降低到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和发展的层次了?!而且一旦结婚了,似乎上面这种观点和认识,女人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接受,如果你还有更多的要求,那就是你作,是你不懂珍惜,是你不切实际,是你脑子有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妻子们,被爱的需求就从来不曾被满足过。即便在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你遇到的那些男性们,从男孩到耄耋老人,不管多大岁数,本质上不过就是未断奶的婴儿,怎么有能力给妻子们成人式的欣赏和爱呢?!

同样,那些对完美妻子有幻想的男人们,到最后发现娶回家的就是一个要为她的喜怒哀乐完全负责的小女婴,那种失望、绝望也伴随着劳累和恐惧一起,对婚姻中的她索然无味了。

而凡此种种心理上长不大的婴儿状态,就是缺爱的结果。怎么理解缺爱呢?

心理学者薛伟说,“从自我的形成过程来看,自我之所以出现或者形成是因为最初在母亲和孩子之间会产生一种不满足的感觉,为了抵抗这种不满足的感觉孩子就开始努力的走上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

母亲和孩子之间由一体化走向必然的分离,分离造成彼此之间出现了“空隙”和不满足感。这是缺爱的根源。而分离又是孩子长大成熟的必然结果。

分离之后,人又在世界上寻寻觅觅,寻找似母亲一样给予自己美好的感觉的好客体,借着这样的客体重温一体化、被完全接纳、被看见、被喜爱、被关注的美好的感觉。由此分离出被爱的感觉。

因为了解真相的人少之又少,懂爱并能给予爱的人更少,所以你看人们身边看似熙熙攘攘,却又孤独又悲伤。缺爱,成了生活的常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缺爱的时候,到底缺少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ng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