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讲的是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人都爱自己。但是爱惜自己要懂得方法,如果不懂得,就和不明白要爱惜自己的人没有差别了。
福祸并非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招来的。是非不分就会招来灾祸,因此爱惜自己的生命,首先要能够分辨是非。
-----------------------
原文: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
解释:倕这个人,是尧舜时代的能工巧匠,但是,人们不爱惜倕的手指,而爱惜自己的手指,这是因为是自己的、对自己有利的缘故。
原文:人不爱昆山之玉、汉江之珠,而爱己之一舱壁小玑,有之利故也。
解释:世人不爱昆山的美玉、汉江的美珠,却珍爱自己形态不够圆润、成色不高的玉石,这是因为是自己的、对自己有利的缘故。
原文: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解释: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而对我十分有利。
原文: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解释:若论起贵贱,即使贵为天子,他的性命也不能和我的性命相比;若论起轻重,就算拿天下的富贵来交换,我也不愿意;若论起安危,一朝失去生命,终身不能再复活。
原文: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解释:这三样,是明白事理的人特别慎重对待的。
原文: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
解释:如果特别爱惜生命,却反而使生命受损,是因为不懂得爱护性命的方法要领。
原文: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
解释:如果不懂得爱护性命的要领,爱惜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
解释:就像眼睛瞎了的人,还用糠来给孩子填充枕头(却不知道糠容易让人变瞎);聋子养育婴儿,天打雷了却还抱着婴儿在大堂里观看(不懂得雷会让婴儿惊吓、恐惧)。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非也。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的爱。
原文:有殊弗知慎者。
解释:(这里应该是问号?)这和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原文: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
解释: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他们对生死存亡、可不可以,还不懂得分辨。
原文: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
解释:不懂得分辨的人,他们说的“是”,未必就是正确的,而他们说的”非“,未必就是错误的。
原文: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解释: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这就是十分糊涂。
原文: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
解释:像这样的人,就是天降的灾祸啊。
原文: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
解释:如果用这样的思想来修身,必然会死亡或者遭殃。如果用这样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必定会导致国家残败或者灭亡。
原文: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当亦然。
解释:这些灾祸、死亡、残败,并不是自己来的,而是由于糊涂而招致的;那些长寿的人,之所以长寿,也不是长寿自己来的,而是因为不糊涂招来的。
原文:故有道者不察其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
解释:因此,有道行的人不必观察死生存亡或是长寿的这个结果,而只观察导致死生存亡或长寿的那些原因,就能了解福祸的来临并不是可以阻挡的。
原文:此论不可不熟。
解释:这个观点不可以不思考。
下半部分讲养生(重己嘛,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怎么爱惜呢?要养性啊,其实就是养生啊)
---------------------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桊,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解释:
让乌获这样的大力士来拉牛尾巴,尾巴拉断了、力气用尽了,牛也不动,这是“逆”的缘故。
让一个五尺高的奴隶拉着牛鼻子,牛就高兴地跟着去了,这是“顺”的缘故。
后面的内容不写了。大意就是说,世上的皇帝啊贵人啊总想求长寿、长生不老,求长寿就要顺应规律,要节制欲望。如果不节制欲望,光是想长生不老有什么用呢?要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为了节俭、不浪费,而是为了不过度。像房子太大了,楼太高了,都对身体不好。容易导致阴阳不协调,就容易生病。性生huo方面,纵欲无度肯定也是不行的。看来古代皇帝贵族纵欲无度的不在少数,确实,很多医生对于这类人也是毫无办法。所以,只能写文章劝谏了。其它方面,盖花园啊、吃穿用度、车马、饮酒作乐啊都是要这样考量。
欲望啊,欲望。帝王有了钱,就想把房子修得很大、楼台修得很高,把花园池子盖的很大,把车马都弄的很华丽,吃的都是美味珍馐,女人都是美艳的,音乐舞蹈都是让人快活的。结合第一篇的《本生》,这一篇《重己》其实还是在劝皇帝不仅要知道爱惜自己的性命,还要知道怎么爱惜自己的性命。也就是要懂得养生,关键是要懂得节制(节乎性也),不能又想长寿,但是每天不能节制自己,干的都是不养生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