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

《道德经》

作者: 时间听得见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08:11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三章3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节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百姓就不会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百姓就不会去做偷盗珍宝之类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民心就不会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温饱,减损百姓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百姓的体魄。要常使百姓没有自作聪明的野心,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解析】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认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统治者为榜样的,统治者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而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感悟】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领会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精髓。常言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几乎所有的罪恶都是由于贪心引起的。而贪心又是由于对比才产生的。有小房,想换大房,换了大房想别墅。没有车想拥有车,有了车又想要豪车,欲望是无止境的。就是在这种比较、追求的过程中,欲望永远不会满足,最终身心疲惫,无幸福可言。而无为而治,就是不去比较,也就不存在欲望,平和的看待一切,知足者常乐,尽管物质不是很富足,但精神生活愉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最好的写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w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