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提过郑国诸公子争夺权位的血雨腥风,感情向左,权势向右,郑国的公子们身处其中,被裹挟得不能自主,被撕扯得体无完肤,甚至身首异处,感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凡事皆有特殊,在卫国一系列权位之争中,竟体现出了世人为之动容的兄弟真情。虽然事件仍不免悲剧的结局,但是我们从中依稀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事情得从荒淫国君卫宣公说起,这个家伙从做太子的时候就与父亲的姬妾夷姜暗通款曲。即位后立夷姜为夫人,生下了太子急子,看来卫宣公也是够急的。
卫宣公卫宣公把急子托给本家右公子抚养,长大成人后又为他在齐国娶妻。这位后来被称为宣姜的新娘子长得如花似玉,卫宣公的老毛病又犯了,竟然把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媳妇,急子再急也只能忍气吞声。
宣姜很争气,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大胖小子,叫做寿和朔。这两兄弟虽一母所生,但性情截然不同。卫宣公把公子寿嘱托给左公子抚养,公子朔由宣姜亲自抚养。
以前被卫宣公宠爱的正妻夷姜,现在被彻底地遗忘了。夷姜感到生无可恋,后来找了一棵歪脖树,自挂东南枝。
宣姜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正夫人,但她并没有满足,她要搞掉自己的前男友急子,让亲生骨肉公子朔登上君位。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为了达到目的她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在卫宣公面前诬陷急子。谎言重复千遍,连自己都相信急子十恶不赦,应该千刀万剐。
卫宣公也逐渐地被洗脑,加之夺了儿子的媳妇,也越看越觉得儿子不顺眼,一场阴谋逐渐地谋划成熟了。
公元前701年,卫宣公派交给急子一个难度不大的任务——持白旄使节出使齐国,出使的背后却是一场谋杀。卫宣公事先安排了杀手在边境的莘地等着,只要发现持白旄者出现立刻杀死。
阴谋几乎完美无缺,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到一个人——公子寿。
公子寿公子寿是宣姜的长子,公子朔的哥哥,按常理他应该是这场阴谋的支持者。然而公子寿却是一个善良而重感情的人。在得知阴谋的第一时间,他急匆匆奔向太子的府第劝哥哥千万不要出使齐国。
可是急子真是于自己的名字不符,他不但不着急,而且是个愚孝之人。听完弟弟的话,他说:““违背父辈之命保全自己,这绝对不行。”哥哥的固执可把公子寿急坏了,他只得以给急子饯行为由之畅饮。在公子寿的不断劝酒下,急子大醉。
公子寿安顿急子睡下,自己换了太子的衣服,拿了太子的白旄使节,又在出行的车子上插着太子的旗帜,驾车匆匆赶往边界。在夜色中,潜伏的杀手看到了太子的车驾来到,一拥而上杀死了车中人。
再说急子酒醉沉沉睡去,忽地一睁眼,弟弟不见了,白旄也不见了。他恍然大悟,令人备车马追赶。赶到莘地时,他正好目睹了弟弟的被杀。
感激、绝望、悲愤、惭愧……多种说不出的思绪涌上心头。公子寿,自己的异母弟弟替自己而死,我岂能苟且独活。
急子冲着杀手的背影高喊:“父亲与继母要杀的是我。可你们错杀了我的弟弟,现在我来了,你们把我一同杀死吧!”这样,公子寿和急子都在莘地遇害。
兄弟二人死后,卫宣公与宣姜立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宣公逝世,公子朔立为国君,是为卫惠公。急子和寿的抚养人左公子泄与右公子职对卫惠公不满,四年后他们立急子的亲弟弟黔牟为国君,卫惠公逃亡齐国姥姥家。
此后的剧情变得十分狗血:八年后,即公元前689年,卫惠公借助齐国兵力驱赶黔牟,杀死左右公子再度执政卫国。
宣姜不过国内左右公子的反对势力仍然很强,卫惠公的保护神齐襄公竟然出了一个下三滥的平衡办法,由他作主把卫惠公的老妈宣姜改嫁给急子的弟弟公子顽,相当于后妈嫁给了继子。
宣姜生育能力极强,不但给卫宣公生了寿和朔,还给公子顽生了三子二女,后来这五个孩子中的两个儿子继位为卫国国君,两个女儿嫁到别的诸侯国为夫人,上哪儿说理去啊!
春秋公子们的夺君上位的争斗如火如荼,兄弟相残不绝于史册。然而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急子与公子寿如同一股清流洗刷着春秋史册上的污痕。
据说《诗经·邶风·乘舟》便是当地人为了纪念兄弟二人而创作的民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二子”之间感情的欣赏与感动。诗曰:“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