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DAY4

【桂妃研读社|D10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DAY4

作者: 书书大福晋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02:09 被阅读48次

    阅读时间:1.5小时

    阅读页码:70——95页

    大纲结构:

    一、文案的金字塔结构

    二、由下而上的设计模式

    (一)结论法

    (二)摘要法

    (三)结论法和摘要法结合使用

    三、由上而下的设计模式

    (一)理由法

    (二)详述法

    【导入】各位书友,大家好。我们先来公布一下,上次课给大家留的作业的答案,如果你想表达这两个句子是英国关系的话,可以加入“因此”、“所以”,如果你想表达追加关系的话,可以写上“不仅如此”,如果你想表达转折关系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句前面加上“虽然”,第二句前面加上“但是”,变成“虽然本制度在欧洲已经行之有年,但是美国决定以州的层级导入这项制度。

    好,在讲下面 内容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互动】大家平时写文章的时候,是边写边想呢,还是先拟定一个大纲,再落笔写呢?

    看来两种人都有哈。其实说边写边想的同学哈,有时候是可以理解的,可能老板今天下班前对自己说:“明天上午10点前,交给我一份关于XX的报告”,这个时候,即使自己没有思路,能怎么办呢?只有逼自己说,先写吧,先把能想到的写出来再说。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这种“速成作”偏偏是最没有效率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文案容易偏离主题,并且容易脉络不清晰。相反,只有先搭好架构,我们才能写出主题鲜明、条理清楚的文案,就像盖房子,我们不是想到哪盖哪儿,对吧,都是要先画设计图,再根据图纸来盖。

    所以,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如何来搭这个文案的架构,也就是如何设计信息。

    【正文】

    一、文案的信息金字塔结构

    设计文案首先要搞懂文案的架构。我们先来看文案的架构是什么。作者认为,文案的结构可以看成一个金字塔,从下往上表达的信息,越来越精炼。

    顶层是我们要表达“主要信息”,也是文案的核心内容。比如你正在写一份关于“并购A公司”的提案,那“并购A公司”这个主张,就是你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中间层的信息称为“关键信息”,这一层的信息是来支撑我们的主要信息的。比如刚才那份文案中,我们把“并购A公司”的背景、优点、风险和实施方案这四个点,分别用一章地来表示的话,那这每一章就是“关键信息”。

    金字塔底端是“次要信息”,如果说“关键信息”是章的话,“次要信息”就是,构成每一章的分段,也就是表达同一个主题的自然段,构成的区块,对吧。

    好,了解了文案的信息金字塔结构后,我们怎么来设计这个金字塔呢?作者根据金字塔中,信息的流向,把设计模式分为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和由上而下的信息设计。我们先来看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模式。

    二、由下而上

    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呢,就是把金字塔下层的信息群往上精炼,成为上层信息。具体怎么做呢?大家看到PPT:

    图1  由下而上法

    首先,先将金字塔底部的信息,也就是次要信息,按照主题分成群组。

    其次,提炼出反应每个信息群的主题,作为关键信息。

    再次,提炼出反应所有关键信息的主要信息,放在金字塔顶端。

    这种信息设计模式,有两种方法,一是结论法,二是摘要法。

    (一)结论法

    1、什么是结论法

    什么是结论法呢?结论法就是,把下层信息作为根据,推导出结论,再把这个结论作为上层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说上下层信息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大家看下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呢?对了,下层信息是因,上层信息是果。

    【举例】举个例子,大家看下这几句话:

    A:西边的天空布满乌云。

    B:昨晚的月亮有一圈月晕。

    C:早上池边的青蛙不停的喧哗。

    D:近来将进入梅雨季节。

    E:根据天气预报,午后会下雨。

    如果,我们把这几条信息作为信息群组的话,可以推导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作,为上层信息呢?对,我看大部分人都答对了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今天会下雨。前面几个句子是根据,“今天会下雨”是结果,这个就是结论法。

    2、结论法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从信息群组推导出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避免结论太过模糊、太过跳跃和假设性思考陷阱。

    (1)避免结论太过模糊

    首先我们来看,避免结论太过模糊。我们还是以刚刚那几个句子为例,如果说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天的天气将会有巨大的变化”。对方能不能理解呢,很明显不能,因为这样一个结论太模糊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2)避免结论太过跳跃

    其实太过跳跃和太过模糊一样,作出的结论没有说服力。我们还是以刚刚那几句话为例,如果我从刚刚那几句话当中得出一个结论是,今天应该会有很多台风。那大家看一下这样的结论,说服力高不高呢?显然是不高的,因为下雨不一定会有台风,对吗?

    (3)假设性思考陷阱

    但是,有时候我们鼓励大家做一些跳跃性的结论。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举例】大家看下以下三个句子。

    A:制作A公司的产品的必要原料,价格高涨。

    B:A公司的工厂所使用的燃料,价格上升。

    C:同时期,A公司员工获得大幅调薪。

    如果说我们把上面三个句子作为根据,得出一个跳跃性的结论,“A公司一定是很赚钱的公司”,我是这样想的,因为A公司的原料和燃料价格上涨了,但是员工的工资还上涨了,那这个公司一定很赚钱了。但是,这个结论的说服力高不高呢?其实是不高的。

    所以,我们在做这种跳跃性的结论的时候,一定要一开始就要意识到,自己是在做一种假设性的思考,要不然的话,这个结论是没有太多依据的,如果把这个假设性的思考作为最终结论的话,是没有说服力的。

    3、不同信息的推论方法

    在第一章当中,我们讲到信息分为三种,大家还记得吗?对,也就是记述信息,评价信息和规范信息。对于这三种不同种类的信息,我们使用的推论方法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记述信息,它的推论方法有两种,因果法和实证法

    什么是因果法呢?因果法,就是以理由来说明的推论方法。

    【举例】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矿泉水瓶的容量是500毫升。如果使用因果法的话,我们就可以先测量,这个矿泉水瓶的底面积和高,再把这两个数据相乘,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瓶子的容量了。

    如果我们使用实证法怎么做呢?一个是经验实证法,比如,我们往这个矿泉水瓶里灌水,灌了多少毫升水,那这个矿泉水瓶的容量就是多大。另外一个就是统计实证法,比如,我们统计了其他矿泉水瓶的容量,都是500毫升,那这个矿泉水瓶的容量也是500毫升。

    其次,是评价信息的推论。评价信息的推论,主要根据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来作出结论。

    【举例】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论证,“小王是优秀的人才”,这个评价信息,可以这样做,先找出评价条目,比如说学历,品德,责任感,再找出评价标准,例如,学历要研究生以上,品德要正直,责任感要强,如果说小王符合的话,那小王就是优秀的人才没错了。

    再次,是规范信息的论证。规范信息的论证呢,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那个潜藏在逻辑背后的行动原理,具体我们在第七章会讲到。

    好,这就是我们讲的结论法,首先,结论法就是将下层信息作为因,推导出上层信息这个果。其次,结论法要避免得出的结论,太过跳跃或太过模糊,但是有时候我们鼓励假设性思考,但前提是你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做假设思考。最后,我们讲了三种不同种类的信息的推论方法。

    (二)摘要法

    1、什么是摘要法

    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除了结论法,另一个方法就是,摘要法。

    什么是摘要法呢,摘要法就是从金字塔下层信息当中,找出一个能表现他们,共同特点的信息。这跟我们前面讲到的,要将信息表达具体化不一样,这个过程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

    【举例】举个例子,有这样一则信,“小王喜欢跑步,游泳,跳绳,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那到底小王喜欢什么类型的运动呢,这些运动者有什么特点呢,如果我们用摘要法来进行抽象思考的话,那应该是,小王喜欢单人运动项目。因为这些运动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单人运动项目嘛,对吧。

    2、摘要法要注意的点

    我们在使用摘要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摘要不是删除

    摘要是萃取,而不是删除。比如刚刚那个信息,如果我们摘要成“小王喜欢游泳”,或者“小王喜欢跑步”的话,那这种摘要就是错的,因为它把文中的信息删减了,对吧。

    (2)抽象程度适当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摘要的抽象程度,不能太过抽象或太过具体,要不然别人都理解不了。

    比如,你说这样一句话,“家里的哺乳动物昨晚通宵叫个不停,害我一夜没睡好”,这个信息大家都能听得懂吗?哺乳动物是什么?抽象度太高了对吧。

    但如果这样说,“家里的小树苗昨晚叫个不停,害我一夜没睡好”。这句话大家听得懂吗?还是不懂,因为太具体了,对吧?小树苗是什么呢?

    假如我们改成,“家里的狗昨晚叫个不停,害我一夜没睡好”,这样的话他是不是一听就明白了?

    所以,摘要太抽象或者太具体,都不能让对方立马明白我们什么意思。

    (3)避免“连锁想象”和“部分抽取”

    什么是连锁想象呢?它是指从一个词语的关联性,想到下一个词语,举个例子:

    【举例】学校——教育——教育部——官僚——国家——文化

    这样一系列的连锁想象,跟抽象化思考没有关系,不能当做是抽象化思考。

    什么是部分抽取呢?是指抽取某个条目中的部分,构成要素。举个例子:

    【举例】学校——宿舍——出入口——鞋柜——拖鞋——走廊

    像这样的连锁思考,都是提取了前面一个信息的部分信息,来进行联想的,所以也不能算作抽象化思考。

    (三)结论法与摘要法结合使用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分别学习了结论法和摘要法。在商务文案的写作当中,这两种方法如果能结合使用的话,效果就非常好了。按照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先抽象,在做推论,也可以先做推论,再抽象。

    我们先来看,怎么把信息先进行抽象,再进行推论。举个例子:

    【举例】小王对最近一段时间,消费者的需求做了一个调研:A想要小狗,B想要小猫,C想要松鼠,D想要小兔子。

    在上报给主管前,他做了一个处理,认真思考了下,发现这几个信息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消费想要小动物”,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也就是摘要法。

    可是,如果把“消费者想要小动物”,这个信息直接交给主管的话,主管肯定还是会不高兴,“消费者想要小动物是什么意思,然后呢?我们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于是,小王再根据这个信息,使用结论法,推论出了“消费者想要养宠物”,这样一个结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小王先使用摘要法对信息进行抽象,再使用了结论法对抽象出来的信息作出了推论。

    跟先抽象,再推论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再考虑其他因素后,先做推论,再进行抽象。

    二、由上而下的设计模式

    结论法和摘要法,都是由下而上的设计模式,接下来我们来看由上而下的设计模式。

    由上而下的设计模式,就是从金字塔顶端的主要信息开始,把主要信息分解成关键信息,再把关键信息分解成次要信息,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信息分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法,理由法和详述法。

    (一)理由法

    理由法,顾名思义,就是把金字塔的下层信息作为上层信息的理由,目的是为了让上层信息更具有说服力。举个例子哈:

    【举例】假设主要信息是这样一个结论,“Z公司已经开展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如果我们采用由上而下的理由法,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A:Z公司的产品策略是切实的

    B:Z公司的价格策略是切实的

    C:Z公司的推广策略是切实的

    D:Z公司的渠道策略是切实的

    这四个句子,其实是用营销策略里面的4P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支撑上个“Z公司已经开展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这个结论的。

    (二)详述法

    详述法其实就是,把金字塔上层信息进行详细说明,比如实行上层信息的具体做法,步骤,理由等等。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

    【举例】有一个上层信息是这样的,“如何实施有效的销售策略”,如果我们用详述法的话,下层信息可以这样写:

    A:更换店铺地点

    B:替换商品

    C:更换广告媒体

    D:重新设定价格

    你看,ABCD这几个信息都是,“如何实施有效的销售策略”的具体做法,对不对?

    所以,这就是由下而上的两种设计方法,理由法和详述法。作者告诉我们,在商务文案的写作当中,通常这两种方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同时进行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理由法和详述法,与上面的结论法和抽象法是对应的,只是由于信息设计方向的不同,我们使用的方法不一样。

    【总结】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首先,我们讲了文案的金字塔结构。

    其次,信息设计的模式分为两种,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方法包括结论法和摘要法。

    由上而下的信息设计方法有理由法和详述法。

    最后,作者认为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信息设计模式经常是同时进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拖天航线图:亲爱的同学,恭喜你又坚持了一天,请继续加油!
        书书的水平依然很高,请继续保持!
        稍微注意一点的是,上一期的提问最好再复述一遍,因为大家不一定记得你上次提了什么哦。
        书书大福晋:@拖天航线图 好的👌

      本文标题:【桂妃研读社|D10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DAY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jp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