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乐曲

作者: 简小白sky | 来源:发表于2018-02-16 11:13 被阅读66次

    文/简小白sky

    清晨,一阵哀怨悠长的佛经乐曲响彻整个村子和田野。

    此次回家,最深却说不出口的感慨是: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大年初一的乐曲

    腊月二十七,杨家大叔走了,72岁,前几日还好好的在家忙着杀鸡,突然就撒手人寰了。

    路上偶遇杨家大妈,背佝偻地驼着,头帕下满脸褶子,两片霜冻高原红深深印在那张历尽沧桑、日晒雨淋的脸上,双眼无神地看着前方,脚步蹒跚地张罗着琐碎的家事。60多岁大妈,怎么看怎么瞧都像80多岁老人了。

    我心里沉了一下,我以前见到的逢人热情打招呼,风风火火,身体硬朗,吃饭能吃两大碗的大妈怎么瞬间苍老了?

    邻居说,杨家老俩口太拼了。

    他们每年都种着几亩元胡,暴晒的太阳下,顶着烈日,老俩口就这么坐着个小凳子一点一点地在地里缓慢、小心翼翼地掏元胡,一连持续数日,(掏元胡是个艰难辛苦的体力活)从来不花钱请人。拿着后半辈子的命拼着,靠着几亩薄地度日。

    杨叔家的田地是村里侍弄最好的其中之一。每年点洋芋、花生,种元胡、种蒜苗蒜苔,栽菜花等,数他家的地最整齐,每个土坷垃都用锄头反复敲打细细的,数他家的菜长势最喜人,每个菜地都用农家自产肥料精心灌溉过。

    冬天,其他村民闲暇时打扑克、打麻将,他们老俩口担着肥料,扛着锄头去挖地;

    夏天,除了农忙,其他村民躲着烈日休息,三三两两聊天,他们还是每日例行去田地里报到。

    不累,不老才怪呢!


    去年回家,我们屋后的农全大叔走了。

    印象中常年陪伴着他的是一头大黄牛。对,他家养牛,以前每年农耕时他生意极好,他是村中为数不多的养牛人家,找他粑田耕田的人要排队,一包烟、一瓶水、一顿饭是标配,一亩田付多少钱随行就市。

    近几年,他渐渐没了生意。现代化收割机、播种机代替了人工劳力。他也衰老了,放不动牛了,老伴离世后一狠心卖了陪伴多年的黄牛。

    留着络腮胡子,扯着大嗓门、脚上夏天经常穿着用稻草手编的草鞋,端着盆大的瓷碗,典型的陕西汉子。

    估计,全村就农全叔一人穿这样老式草鞋,他说穿着凉快,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大伙儿也习惯了。

    晚年生活他自给自足。不粑田了,又种菜,地里种着绿油油的韭菜、大葱,蒜苔。这不,村头农全叔踩着装载着时季蔬菜三轮车晃悠悠地去城里售卖。

    去年,最后一次见农全叔,他坐着村委捐赠的轮椅,缓缓波动轮子,在贩卖豆腐的小贩那里买了一斤豆腐,从衣兜颤颤巍巍地掏出2块钱。扯着特有的大嗓门,和邻居倾诉又吃了什么药……

    第二日,一早听见屋后一片慌乱声,得知农全叔没了。又是一波念经祈祷,唢呐声,哭声,鞭炮声,送走了这位老人。


    大年初一的乐曲

    想想中国人忌讳谈论生死,但人生是一条单行线,谁都无法阻拦,不思考死亡的问题便不会活得好。

    外国先人很聪明,早就说过“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真把它参透了,道破了,你活得才好呢。

    人到中年错综复杂,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为人上级,为人下级,等等。还要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从初中就想过的问题,到如今,想破了头,还是无解:真不知道死后会去哪里?

    有时你会怀疑你曾经信奉的价值,不知道意义在哪里,所以要去思考,要去纠缠。也正是在这种思考和纠缠当中,聪明的人能够看明白一些事情,然后突破那层窗户纸,获得一种更大的自由和解放,离幸福更近一点。不是聪明人的我,还在苦苦探索,苦苦挣扎。


    大年初一,早晨10点的钟声刚刚响起,杨叔家一阵喧闹的炮竹声声震耳,子女及近亲们戴着白孝、举着花圈、背着纸篓,儿子顶着孝盆,孙子外孙拿着孝帐,冥房、冥车,跟着棺木,浩浩荡荡的走向墓地。

    迎新送逝,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年初一的乐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x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