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开学季,很多报纸刊物都登载了一些关于教师接手新班级的管理策略类的文章,其中几篇关于给班级起名字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不禁想到自己在给班级命名时的几件事。
在参加工作初,我也曾试着像很多知名班主任那样,给自己的班级起了各种名字,例如“阳光班”“雄鹰班”等等,虽然也包含了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良好感情和对学生的诸多期望,但是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入,总觉得班名应该与班级文化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如何使班名有机地融入班级文化中,在2012年接手新班级时,我就开始做一些班级命名的新探索。当时由于自己几年来一直带着毕业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不需要老师多费心思。而刚新接手的这批孩子年龄尚偏小,刚刚进入初中,各方面的习惯都没有建立,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等等诸多方面都令老师感到头疼。教师不适应学生,学生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诸多因素交错在一起,班级生活极为糟糕。当时我将建立良好的学生养成习惯作为班级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教育活动,在这其中我提出了将班级命名为“行智班”,并对“行智”解释为“养成行为习惯,打造智慧人生”,慢慢的这个解释就成了班训。我把班名和班训做成不干胶贴在教室的门上和教室后面的板报墙上,让学生每天到校第一眼就看到它们,慢慢的,学生认同了班名和班训。最让我惊讶的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班干部们把班训进行了补充,变成了班级口号“养成行为习惯,打造智慧人生,我是行智学子,加油!“,最后做出加油鼓劲的动作。每当班级集体活动,体育运动会,大课间阳光跑操的时候,我们班嘹亮的班训口号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6年送走了“行智班“,我又被安排去带初一年级。在暑假中我就思考,接下来的新班级我应该取什么样的名字呢?暑假中,我在阅读《大学》时候来了灵感,古人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给了我启发,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先建立良好的品德,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先成人再成材。因此,我把新的班级命名为”德智班“,并将”明德启智、笃学践行“作为班训,希望孩子们能具有良好的品德,优异的成绩,多学习,勤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班级活动中,我有意设计诸多外在的强化,我引导学生开展班徽设计大赛,民主选出”德智班“的班徽,设计好后张贴于教室门口,将班训张贴于教室墙壁上。我把班级的各类微信群都统一命名为”德智班“开头。我还制作了带有班名和班训的班级印章,盖在学生们的课本和日常的班级奖品上,并在淘宝上统一订购了”德智班“T恤和粘贴。每当集体活动和运动会的时候,学生们都身穿班服或者贴上德智班班贴,集体荣誉感爆棚!最让人感动的是,不仅学生认同了这个班名,家长也深受其影响,在毕业典礼上,班级家长委员会自发地为班级做毕业纪念册,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封面封底的设计上用了班名。毕 业 典 礼 的背 景 墙、PPT、纪念 品上,全都有印有班级的名字。用家长的话说就是:此时,班名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了,它凝聚了孩子们对这个集体最美好的回忆。
回顾自己给班级起班名的过往,我深刻明白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班名”是一个班集体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甚至指引了一个班级的师生生活,影响深远,从而成为具有相当生命力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生毕业后,“班 名”和“班 训”“班 级相 册”都变成了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资源,教育意义重大。“班名”,会在学生班级学习生涯中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大作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也许会忘记一次考试的分数,一次比赛的输赢,他也许会忘记师生之间的冲突,同学之间的矛盾,但是他应该很难忘记那个已经承载着班级成员情感、认同感,甚至有着体温的“班名”。因为学生会将自己在不同的时段、事 件、经历中,抑或是同一的集体大事中自己对“班名”的理解、感受、回味,糅合自己的情感、反 思,不断倾注其中,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班 名”,渐 渐不 再 是“外物”,反而和自己的个体历史、集体的命运高度交融为一体,内涵更加丰富,历久弥新。班名承载着班级文化,班级历史,不仅仅让学生成长过程有了一份美好的回忆,也为学生未来的精神成长增添了一份亮丽的生命底色,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动力!
现在国家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往事,知来者。 我常常思考,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铭记历史,尊重历史,乃至敬畏历史。学生的一段学习生涯也是他人生历史的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许短暂,匆匆而过,但我们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记住有我们相伴的人生中的这段“小历史”,让他们建立起对自己生命,对人生历程的尊重,并且由对 “小历史”个体生命历史的尊重到对“大历史”国家、民族历史的尊重,学会尊重历史,思考未来,从而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涵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