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考级,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固定的标准衡量一个业余学生的水平。
学琴因为我是一个流行乐老师,那么今天就只谈谈我了解的艺术类考级中的音乐类考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音乐类考级?音乐类考级是指音乐的等级考试,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学习一门艺术当特长的想法与日俱增,伴随着艺术学习的普及,社会音乐类考级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火爆"的过程。
其次也是大部分人比较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专业不考级,所有的考级证书的前面都要带上“业余”两个字?首先因为艺术类考级最初设立的意义是面向社会大众,是业余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程度的认证,并非是为了测量专业生专业水平进行的考核;而且专业不分级,只有作品根据完成的难易程度会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等。
因为考级过程中需要很多准备,例如学习既定的曲目,完成需要按照规定的指法演奏作品或者弹奏速度。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笔不菲的费用。例如培训上课的学费、一对一更贴心同时收费也更高的课时费,还有考级需要交的报名费和跳级考试产生的费用等。那么就像“时势造英雄”一样,各种考级机构和地方各种考级点、音乐类培训班应运而生并且多如牛毛应该就不奇怪了。
大提琴那么有了我前面的铺垫,相信一部分人应该明白了,这是一个带着利益性质的“学术”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我说音乐考级遍地生花的情况下我却认为艺术、音乐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16年河南省音协暑假考级结束的时候,一个比我早几年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晚上邀我出去小酌几杯。在桌上他喝的酩酊大醉,“那么可爱的小孩,看着也挺天真的,笑容满面自信满满的,她的自信让我相信她考核演奏的这个5级的钢琴曲难不住她,但是当她开始演奏的时候,我放佛置身车祸现场!各种错音,时不时还会'碰音',磕磕绊绊的算是弹下来了,打分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打的是不及格,其他几位老师都打的良,她就这么过了?”这是他今年第一次负责担任钢琴考级老师。备考五级曲目的考生弹不好她的曲目,那么应该连最简单的《拜厄》这样的指法练习都弹不好,我也见过手拿十级证书的“小演奏家”们,连最简单的自我开谱能力都没有(开谱,是指拥有能够识别谱子、各个音符、各种拍号并独自演奏的能力)。这样的事早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高分低能”的琴童依旧有增无减。国内的音乐类考级已经背离了初衷,越来越向着各方功利主义扭曲了。
学音乐的几大现象现象一:家长把考级当成竞争要求的最低标准。
“我们家XXX,今年才8岁,但今年他就该参加8级考试了!老师说的,按照这个速度,说不定不到十岁,直接就能把十级证书拿到手了!”
这些家长得意洋洋的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情况呢?大抵是都在疲于应付吧,大部分孩子的基础的乐理知识都很薄弱,只知道在琴谱上应该是怎样的,就像屠夫宰猪和庖丁解牛的区别。
现象二:启蒙老师多为幼儿园老师或无证明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的老师
音乐类考级演唱类包括乐器演奏类,都讲究一个“开蒙”,一字一句,一腔一调、举手投足间得都有法可循,有韵可依。但是音错、节奏错、指法不对、弹琴容易碰到不应该弹的音、最基本的手型不对、唱歌前不知道怎样开嗓、半音唱不准......类似的问题在每年考级的学生身上都特别明显。
近几年,音乐类考级生大幅度增长,当初火爆的“小主持人、小舞蹈家、小武术家”如今的增长趋势渐显颓势,增长幅度依旧大,但是不像音乐类一日千里。目前就郑州市而言,大部分培训机构用的都是兼职老师,这些老师多为半路出家。以吉他为例,我认识一位挺优秀的吉他老师,从小学到大,弹唱功底都不错,教课也有模有样,但是当我们接触深了之后,我发现他的一些乐理知识都是“我心自明,不与他人说”,教课也是按照他老师教他的那些方式方法来教孩子,这样的成长路线真的是我们要的么?
现象三:一座城市会有好几家考级机构
音乐类考级权威的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等。那么本就是群雄割据,为了自己的生源或者说有生力量源源不断,各大考级机构往往会遍地开花,那么大家碰在一起“打的头破血流”的场景也一定比比皆是。贪婪的吃相下,是为了发展必须进行的掠夺,我早些年在郑州学琴的文化宫、群艺馆都曾是考级、报考的热门地段,当年的车水马龙,如今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直接改为河南省音协的考级点,这些都足以证明你不进行资源掠夺,总会被别的猎食者吞食的连渣滓都不剩。这样的体制下,他们速成大批“天才”、高等级考级生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
现象四:各大培训班针对考级推出“专攻考级教师”
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半公开的秘密。一些培训班和老师每到考级前几个月就会传授考级经验,这些老师和培训班的特点就是他们敢想家长保证只教数个月,孩子就能顺利过关。但是这些老师中大部分自己本身乐理不通、水平有限,只靠考试技巧,又或者是身为“资深老师的人脉”。这些孩子在这样的教学下,学到的根本不是音乐,不过是一板一眼的招数罢了。培训老师中的南郭先生怕是占了很大的比重。
郑州一个城市每年的业余音乐类考级人数都能突破几万,更何况一些更看重“竞争、比较”的城市。
现象为争取生源不停的放低标准;为了所谓的目标拔苗助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疯狂的报各种培训班。
我希望有一天能活在如同新闻联播那样美好的世界里,没有纷争、没有烦恼、没有急躁功利的风气,只有见义勇为的英雄、和谐互助的社会、稳步发展的中国!管中窥豹,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偏概全,音乐类教育都如此的浮躁,那么更加趋向于“基本需要”的其他学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