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人》读后感
不记得读《沧浪之水》是哪一年,但小说的人物、情节却总会不经意间跳进脑海,觉得那本书写得真好,把男主人公“池大为”的经历写得栩栩如生,更能让读者从小说里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冲着闫真的名气和《沧浪之水》的文字,再次读起了闫真的《因为女人》。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如果不是闫真写的,我很难把它读完。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但还是抱着一种希望,勉强看到了整部小说的结尾。
小说以一个女主人公柳依依为主线,写了她一生为情所绊、为寻真爱,一路出错、一路错走,最终把自己过成了怨妇,把生活过成了悲剧!
柳依生长在小城里,人长得漂亮,顺利考上大学,在大学同学都频频恋爱、同居的时候,她也守不住自己,却也没有像那些漂亮的同学那样滥情、那样放肆,她很幸运地遇到了自己认为的初恋,觉得那就是真爱,并为了真爱飞蛾扑火,一发不可收拾!
当真爱被现实所打破后,柳依依面对博士没感觉,面对大款也不愿委身,面对生存压力也不愿意被潜规则,苦苦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情和爱,守着自己认为的那一份骄傲,坚信总有一个好男人在等着自己。
在等着、寻着、想着的时候,柳依依却还是抵挡不住生活中的那一份寂寞,明知当第三者不光彩、没有未来,却还是一脚踏了进去,还付出了真感情,还美其名曰“对别的男人再也没有感觉了”……
在情人的考察和策划下,柳依依不情不愿地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中意的男人,在婚前婚后都背着丈夫和情人私混,心中一边愧疚一边享受,直到准备生孩子,她才在情人的冷落中收住了身。心,却依然没有在丈夫身上。
丈夫介意她的以前,能感觉到她的现在。丈夫“发达”以后,不可避免地出轨,对柳依依冷漠。夫妻之间吵架、冷战,孩子成了柳依依战斗的武器。
房子越住越大,家却越来越没有温情。夫妻不像夫妻,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却又为了孩子不离婚。柳依依到网上去寻找恋情,找以前的老情人寻找慰藉,到酒吧、舞厅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柳依依一次一次地寻找,又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她的怨越来越多,她怨初恋男友,怨之前的情人,怨现在的丈夫,怨天下所有的男人和青春亮丽的女孩……小说里多次写道“给女人一道出路”“女人的出路在哪里”“我的心呐、我的心呐”……
看到最后我也有些怨气了!闫真作为一所高校的老师,从一个刚成年的女大学生入学开始写,写校园爱情,写大学女学生的开放,写时代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改变,写新时期职场潜规则,写男人为性而生,写女人为爱而活……写了很多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的故事,却让我读来觉得太灰暗,对,读后觉得生活太灰暗!
如果柳依依这个主人公是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生活周旋的可怜人,我倒可以理解。可她明明是一个读完本科又读完研究生的漂亮女生啊!她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啊!她是自己心中的女神啊!
她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她靠自己的美貌嫁人生子不成问题,可闫真偏偏将她的命运写成了一个有着高知的花瓶——一个除了爱啥也不会的花瓶!这种人设真心不喜欢!
柳依依爱美、有虚荣、爱有钱有貌有感觉的男人,却唯独忘记了还有道德、还有亲人、还有轮回!小说的落脚点到底是什么?
是想告诉所有的女人们: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不要把命运拴在男人身上,不要把自己当成女神,不要期望有永久的爱情?还是想告诉读者们:男人自己可以花花柳柳,可女人一旦有了故事,一生将不会有幸福?
《因为女人》是2007年出版的,现在的生活和那个时期的社会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小说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我从这本小说里没有吸取到非常有营养的东西。
我宁愿相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独立的女性,就算曾经跌倒,就算曾经受伤,也会在知识的海洋里抓住适合自己的浮板,不至于让自己淹死在混浊的污泥中。
如果我是闫真,我宁愿让柳依依离婚,离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男人,离开所谓心中的情啊爱,拿起书本,找到自己的特长,淡定从容地养着女儿清爽地过日子。有学历、有阅历、有能力的女人不能像她那样只为了爱情而活吧。
如今线上线下书籍越来越多,每一本书到底想给人们传递什么样的思想呢?有些以现实人物为原型写出来的小说,到底对读者们有没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呢?生活有些不堪,小说还是需要一些美好的东西,尽量保护人们内心的那些真善美!
想起一位老师曾说过:你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想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