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没你想的那么难,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写

写作没你想的那么难,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写

作者: 与清就是壮壮吖 | 来源:发表于2021-08-24 12:38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道理我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了很多书,把书扣上还是一脸懵。”

    “脑海里念头千回百转,一下笔磕磕绊绊。”

    我最近在平台发布了很多拆文的笔记,就有小伙伴私信我,说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如人意。

    其实写作这件事,我们从小就在做。

    从小学一年级,我们要“看图说话”。

    小学三年级,我们要开始写作文。

    初中高中更不用说,高考800字作文占了语文成绩的1/3还要多。

    那既然我们从小就在写作,为什么还会写不好?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误区。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写作”是从打开Word文档或者拿出一张纸开始的。

    但这只是“写作”这个动作的步骤而已。

    真正的写作,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如果在前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你心里有再多的冲动和热情,最后也只能望纸兴叹,感慨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这个答案,可不是我随口一说的。

    它来自于一本书,叫做《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了一种叫“卢曼卡片写作法”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创始人尼克拉斯·卢曼,是德国的一名社会学家。但他最开始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是个从二战战场上下来的公务员,但他用一年的时间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名社会学家。

    你以为,他半路出家一定学的不咋地?

    相反。他出版了经典的《法社会学》,30年的研究生涯中,一共出版了58本书,出名的高产。

    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成就?

    答案来源于一个方法:卡片盒写作法。

    也是我今天要跟你说的,完美解决“不会写”的方法。

    01.学会有效“记笔记”

    如何快速实现写“初稿”的目标?

    写初稿就像做饭,需要我们有“材料”。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你只需要把它们倒进锅里翻炒就好了。

    如果你已经把写作需要的观点、论点、引文、参考文献都准备好,那你写初稿需要做的就仅仅是“按顺序排列”了。

    那这些材料哪里来?

    来自你平时的有效笔记。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喜欢写读书笔记,划出金句、圈出重点,但是笔记写完了,回过头来居然想不起书里的内容。

    为什么?

    因为“记不住”的人,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提升“必要难度”。

    这里的必要难度就是指:增加自己的记忆难度。

    人类的记忆有两种机制:存储和提取。

    认知学家比约克夫妇发现: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前段时间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有一位“万年老二”的学霸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看完以后大为赞叹,并且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她这么厉害了,还是万年老二?

    后来,我在她的另一个视频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第一名的学习方法,实在是太绝了。

    普通的学生,在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做笔记。

    学霸的学习方法,是在课前预习,上课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生成思维导图(二次加工)

    而这位顶级学霸,他上课根本不记笔记。

    而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课,下课以后才开始按照记忆的内容整理。

    按照必要难度原理,虽然学霸们在记笔记的时候会增加了难度,但在未来会更加容易地提取到需要的内容。

    那如何做“有效笔记”呢?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里,介绍了3种笔记形式: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所谓闪念笔记,就是随时捕捉脑海中的每一个想法,就像一个备忘录。

    文献笔记就是“不想忘记”或者“未来可能用到”的内容,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书中的内容,不要只是抄写,而要二次加工。

    文献笔记对“引文”的选择也有要求,要值得推敲,要能引发思考,而不是随便一条内容都要去记录,这样就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作量。

    永久笔记是前两种笔记的再整理。

    当你积累了一部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你需要每天翻看自己的笔记,并且思考这些笔记互相之间能否产生关联,能否“梦幻联动”。

    在这个过程中,你又会产生新的想法,你需要及时记录这些想法,并且尽可能地准确、清晰、简短。

    这些“永久笔记”将会成为你未来写作的重要“材料”。

    02.“记笔记”只是最简单的一步

    就像写作一样,拿出笔“写”的过程其实是最后一步。

    重要的过程在前面的读、思考、整理。

    而写作这个步骤,是对这些经历的“再现”。

    所以,我们记录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用文字再现内心思考,这能直接验证“是否真的学会了”。

    作者申克·阿伦斯在书中说:“如果你说不清楚,就代表自己也不明白。”

    曾经有一位农村老父亲,教育出了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

    当别人问他的教育方法时,这位父亲回答:“我也没什么方法,就是让他们回家以后给我讲课。”

    这位父亲或许没学过什么教育心理学,但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方法,推动了孩子们的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能把课本讲给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听,父亲还能听懂,那这个孩子一定已经把课本内化了。

    同样的,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地去链接另一本书。

    因为很多书中的内容是相通的,或许可以互为佐证,或许观点南辕北辙。

    不管内容如何,当你开始试着联系的时候,你就开始了资源整合。

    作者说:“学会,意味着理解了。意味着按照某种意义和已有的认知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信息是几乎不会再被遗忘的,并且一旦被正确的线索触发,这些信息还可以很稳定地被提取出来。而且这些新学的只是可以为将来的新信息提供更多可能的联系。”

    这不就是在自己的大脑中做了一次“永久笔记”的记录吗?

    03.当你把写作唯一目标,身边一切皆可写作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看到作者在书里这样写的时候,你会不会嗤之以鼻?

    唯一重要?难道吃饭睡觉赚钱带娃不重要吗?

    如果这么理解,那你就真的跑偏了。

    “写作唯一重要”其实是一个目标问题。

    当你有一个专注的目标,你就可能有一条通往目标的笔直的路线。

    作者说:“努力找寻你‘应该’做的事并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借助于此,你会努力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去学习,从而迅速找到那个开放性的问题,也是唯一值得写作的问题。”

    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当我们把“写作”作为自我提升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身边全都是素材。

    你会动用自己的一切感官,把这些事变成写作的内容。

    曾经一笑置之的故事、话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文章里。

    我们会自动规划时间,把原本刷剧、聊天、发呆的时间变成看书、找素材。

    遇到过很多小伙伴,说“我想写作可是我写不出来”。

    没有输入的写作,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想要保持写作的状态,就必须长久地学习、思考。

    如果你想写作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路线,不妨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颠覆你的既往认知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没你想的那么难,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jd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