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4月份,于都的房价涨到了近七千元,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小县城凭什么这么贵的房价?邻居县城会昌才三千至四千呢。
是于都人口众多吗?截至2017县域人口据说有120万以上,全省排第三。人多钱多?人多地少,物以稀为贵?说白了,进城的人太多了。不进城不可以?不当房奴不可以?答案是,不,可,以。
于都明确以工业为重,最多的是纺织,电子,灯饰,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单说服装产业,那真是多如牛毛,大街小巷,小区内外,一个車库,几辆缝車,即可成立一家手工作坊。大到工业园,老板自主买地建厂的工厂也多不胜数。赢家, 鼎昇,力研,在建的龙源,以及服装创业园。就是说,如果你进城,就可能成为制衣工人。
工厂这么多,工人从哪儿来?刨开出外打工的,在校读书的,剩下的就是九年义务制完成不再读书的,以及农村进来带小孩的八O后。
很多人不愿意进城,不愿意做农民工,不愿意进厂加班熬夜。工厂这么多,工人这么少,难道叫县领导帮忙生产吗?当然不能,如果没有工人,即使建再多厂房,买再多设备,难道真像富士康一样用机器人生产?当然不是。于都的优势是农业人口百万啊,只要把他们从农村的维度里解放出来,进城务工就是生产力。
那怎样才能吸引他们进城,乖乖地务工呢?县城的工资高,肯定不是,再高也高不过广东福建等大都市啊?县城的青菜便宜?也不是,大家都说于都的物价高过广州。县城的风景优美,也不是,风景再优美,咱又不是退休公务人员,坐山吃空,不能。唯一的理由是教育。
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或者看过这样的事例。三岁前一定要父母带小孩,小学前一定要父母陪伴,否则小孩一辈子对你不亲,不孝顺你。
小孩的教育是一代人的希望,很多农民工都不希望小孩重蹈自己打工狗的覆辙,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是教育。
于是八0后,九O后回来了,把孩子送进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进城了,得找工作啊,能干嘛?城里只有普工,为了孩子的前途,普工就普工;为了陪伴孩子,也只能付出父母美好青壮年喽。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买房,虽然房奴貌似很悲催,但老婆孩子新炕头,这种幸福是非房奴感受不到的。
城市的学校越建越多,学生人口越来越多,另一面是农村越来越衰败。城市将吞噬农村人口。你愿不愿意进城是你个人的事吗?不是,整个家族的事。如果坚守农村,那只有发展农业,承包果园,种园林苗圃,大棚菜,粮食种植公司,如果仅仅认为颐养天年,有这个财力吗?
当然于都的工业貌似发达,但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持续发展吗?如果不能发展特色,核心产业,能成百年老店吗?当这代人年老体哀,谁来顶起?如果教育出色,必然很多人将走出于都,如果教育不出色,学校岂非沦为工业的诱耳,吸引工人的幌子?
再回到服装业,赢家无疑是于都服装厂的龙头老大,代表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最先进的产业思维。比如它的智能产业的创立,已经接轨侧供给。它将一改传统模式,厂家先出产品,客户购买。而是客户先下单订制,厂家生产,这一顺序的改变,将消灭产能过剩,消灭库存。
这一革命源自青岛红领集团,一家专注服装智造的企业。它们自主研发了智造软件,生产端与客户端。客户只要下截客户端APP,就可以下单。比如你想订制一件衬衣,首先输入自己的身体数据,胸围,腰围,肩宽,然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颜色,款式,领孑,口袋,,扭扣,袖叉,袖口等,配菜一样组合,然后确定发送。那么一件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就完成了。
当然,服装的高端革命将体現在3D打印技术上。3D的智造由私人定制十私人织造组成。就是你下了单,它将自己织纺,自己缝制一起完成,无需裁床,无需平车工人。
作为一个于都纺织业的普工,作为一个留守妇女,除了工作,看守小孩,每天刷微信朋友圈,应该多学习一下技术,因整个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