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虽然离婚并非不可,但在某种程度上,休妻往往构成了离婚的主要形式,流程相对复杂,且限制较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离婚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休妻、合离和义绝三种方式。
休妻通常是通过一纸休书,将妻子逐出家门。然而,这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古人在休妻时,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准则,又称“七出”。这七大标准旨在保护丈夫及其家族的利益,避免因婚姻关系对家族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标准包括不顺父母、无子、淫乱、妒忌、有恶疾、多言以及窃盗等。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古代的休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女性的一种压迫,更多地是从男性及其家族的角度考虑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2358c58335d67d25.jpg)
和离主要依据是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在达成一致后,共同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离婚申请,而非单纯由丈夫一人决定。这与现代的协议离婚方式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这种离婚制度其实更像是一种协议。通常,和离需要男方签署一份放妻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变通方式,男方以此来掩盖休妻的原因,以免家庭纠纷被外界所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9059a09e733e3ea9.jpg)
而义绝就是一种强制离婚的方式。这是对夫妻关系的严格规定,当夫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特定的亲属实施了殴打或致残等行为,他们就必须强制离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将会被判处徒刑。此外,古代社会还存在着一种情况,当妻子出轨或因嫉妒而杀害小妾时,丈夫有权向相关部门提起诉讼,并以此为理由与妻子解除婚姻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41697/772d7ad1fdccc59f.jpg)
在古代也有一些旨在保护女性的法令。比如,明朝的法律就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丈夫不能与妻子离婚。首先,如果妻子的娘家已经无人,离婚后她将无家可归,这是不允许离婚的情况之一。其次,如果妻子在嫁过来后,为了丈夫已故的老人守孝服丧三年,这也是不允许离婚的情况。再者,如果妻子在结婚初期,丈夫身无分文,但后来因为丈夫的奋斗,生活有所改善,却试图抛弃妻子,这也是不被允许离婚的情况之一。这些情况被称为“三不出”,一定程度上维护女性的权益。
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离婚案例。第一个是孔子与亓官氏的故事。根据记载,孔子十九岁的时候,他去周游列国,途径宋国时,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然而,后来他们离婚了。值得一提的是,据史料记载,孔子的父亲、儿子及孙子也曾与妻子离婚,所以有“孔氏三世出妻”之说。
另一个就是与孔子齐名,被誉为儒家大师的孟子,也曾面临过离婚的风波。这一传闻最初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披露,他在书中记录道:“孟子恶败而出妻。”此处的“恶败”指的是孟子对妻子不良品行的厌恶,而“出妻”则表示他因担心名誉受损而提出的离婚。那么,孟子的妻子究竟做了何等不良之事,以至于引发了这场离婚风波呢?原来,问题出在她的坐姿上。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孟母是一位深明事理的女性。当她得知儿子因为妻子的坐姿问题而提出离婚,她认为这是荒谬之极的。于是,孟母引用了古礼,提醒儿子注意进妻子房间时的礼仪。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其意思是你去你老婆的房间,不提前打声招呼,进去的时候也没有一声声响,是辱之无礼也,非妇之无礼。听到母亲的提醒,孟子深感自责。此后,他再也不敢提离婚之事。
在古代,离婚虽然常常是男性的特权,但女性也并非不能提出离婚。如果女性主动提出离婚,通常被称为“请去”或“求去”。这意味着,如果一段婚姻无法继续,女性会请求离开。然而,古代女性通常非常重视贞洁,宁可选择自尽也不会轻易提出离婚。但在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普通人养一个媳妇都困难,而达官贵人则可能因为拥有三妻四妾而避免离婚以维护自己的声誉,那些不被喜欢的女人往往会被冷落,老死不相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