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人生观
第一种,维持生计,求得温饱,保证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这是物质的功利境界。
第二种,活出自己,实现自我,证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精神的审美境界。
当一个人活出自己,实现了自我,他如何不灵府朗然,心下澄明,感受到一种美感愉悦和人生的幸福体验呢?作家亨·路·门肯讲:“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讲:“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革命导师马克思讲,人“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一代伟人拿破仑讲,“一个人的最大幸福就是他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 。所有这一切,揭示的就是这种审美境界。
有人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
哲学家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哲学家不是在作文字游戏。他在这里实际上就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这样两种境界:“平庸的人”追求的是一种物质利益,即“功利境界”;哲学家本人则不把吃饭作为根本诉求,从而追求的是一种“诗意人生”,即“审美境界”。
网友评论